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父劉玄德> 第465章 攻佔竟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65章 攻佔竟陵 (1 / 4)

孫策心中清楚,本來不起眼的樂鄉在劉封的計劃中,一下子變得重要了起來。可即便如此,卻改變不了樂鄉城牆低矮,沒有護城河,地處平原,易攻難守等缺陷。

可他卻毅然決然地毛遂自薦,主動請纓去鎮守樂鄉。

孫策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一方面是渴望藉此機會立下赫赫戰功,證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更是為了保住麾下這數千孫堅舊部。

在亂世之中,只有立下功勞,才能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中站穩腳跟,而這數千孫堅舊部,就是自己建功立業的根基。

前些年如果沒有袁術歸還的父親舊部,又何來自己一年之內橫掃江東的大勢。

經過這一年多與劉封的頻繁接觸,孫策對這位主公已經有了一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劉封目光幽長,志向高遠,格局宏大,心胸更是遠超常人。

在孫策眼中,劉封絕非那種心胸狹隘、嫉賢妒能之人,他甚至覺得劉封並不在意自己立下功勞,反而頗有一些鼓勵的意味,而且也從來不忌憚使用自己。

就以之前出使臨湘的經歷,更是讓孫策堅定了自己的這一想法。

正是這份信任與認知,促使他下定決心,毫不猶豫地接下了樂鄉這個看似棘手的燙手山芋。

太史慈和趙雲聽聞孫策的自薦後,兩人對視了一眼,眼神之中都流露出一絲贊同之意。

兩人心中都傾向於同意孫策的請求,不約而同的都覺得孫策正是當下的最優人選。

畢竟,孫策麾下的那四千老卒,可都是孫堅昔日的舊部,這些人久經沙場,戰力不俗,又有孫策領導指揮,戰力和忠誠都值得信賴。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在名義上都隸屬於臨湘城的張羨,即便在戰鬥中有所損失,他們也不會太過心疼。而若是這些人能夠立下戰功,劉封向來大方,自然也絕不會吝嗇封賞。

太史慈心中稍作權衡,便當即點頭應允道:“好,伯符有此雄心壯志,我自當願意成全你的一番心意。”

他微微沉吟,斟酌了片刻後,緩緩說道:“你部這四千人皆是荊南壯士,大部深諳水性,擅長操舟弄船,在水上往來如履平地。既然如此,我額外調配皮甲五百套,長短兵軍械三千件,弓弩兩百張,箭矢五萬支,最後再調撥戰艦一百艘,運船五十艘給你。如此安排,你可滿意?”

孫策聽聞,心中暗自盤算,前面的這些軍械物資,無疑能夠極大地增強自己所部的戰力,讓他們在戰場上更具優勢;而後面的戰艦,則為自己在面臨危險時提供了一條退路,保證了在關鍵時刻可以從容地走水路撤退。

從這些安排中,孫策深切地感受到太史慈完全沒有一絲一毫想要將他當成炮灰的想法,心中更增感激之念。他當即跪地,行了一個大禮,感激地說道:“承蒙主公和將軍不棄,策必當以死相報。但有策在,樂鄉就絕不會落入敵手。”

太史慈見狀,連忙起身,快步走到孫策身邊,雙手將他攙扶起來,語重心長地說道:“伯符何出此言。樂鄉固然重要,但又怎能比得過你的安危。主公來信之中,也曾特意叮囑,不可死守樂鄉。我又怎麼能為了樂鄉而捨棄你的性命呢?若是如此,我又何必特意安排船隻給你?樂鄉若能守得住,就請伯符為我守之;若勢不可守,還請伯符務必保全自身,切不可輕身犯險。”

孫策聽了太史慈這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語,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激動。

太史慈則親自將他送回席中,兩人之間的情誼似乎又增進了幾分。

樂鄉的防守問題一旦解決,後續諸事的安排便如撥雲見日,變得簡單明瞭起來。

公安一地,依舊交由許定所部駐紮鎮守。

趙雲所部這邊,留下許定率領剩餘部眾駐紮江陵城,董襲則領兵駐守津鄉,居中支援,其餘主力部隊則全部踏上東歸之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