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公安、樂鄉兩地的兵力早已被抽調得一乾二淨,城中只剩下寥寥一二百當地的縣吏壯丁。
聽說了揚州軍大舉西來,已經拿下了對岸的津鄉港口,大軍合圍江陵等訊息,這些人面色驚恐、神情緊張,日夜驚魂不定的關注著大江上的動靜,勉強還維持著城內的秩序。
只是饒是如此,城中百姓依舊人心惶惶,街道上瀰漫著一股壓抑而又不安的氣息,不斷有豪門大家,商戶百姓逃出城去。
此刻,蔣欽、董襲兩人分率大軍浩浩蕩蕩地奔赴而來,那錯落有致的艦隊、飛揚的軍旗,彰顯著揚州軍強大的軍威。
這兩處江港城市的守軍,看著城外如潮水般湧來的敵軍,自知實力懸殊,根本沒做任何抵抗,便匆忙開啟城門,高舉降旗投降。
樂鄉與公安相比,規模要小上許多,城牆高度也遠不如公安。而且,樂鄉城並沒有從大江中引水作為護城河,這在防禦上明顯處於劣勢。
董襲深知樂鄉城的防禦弱點,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僅僅在樂鄉留駐了一千水軍,並鄭重地賦予他們戰時自主撤離的權力,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而在公安這邊,蔣欽則是率領全軍入駐,掌控全城。在安頓好軍隊後,他立刻派了一名機敏的信使,快船加帆的返回津鄉,向周泰及太史慈、趙雲回稟軍情。
兩日後,江陵城中的太史慈收到了來自對岸的訊息,得知孱陵已經被蒯越的前軍所佔領,後續大隊人馬也已順利入城。
對方似乎已經知曉公安和樂鄉被揚州軍所佔的情況,卻並沒有分兵前來爭奪這兩地,而是派出士兵下鄉四處徵集糧草,目的是充實孱陵的府庫,為後續的軍事行動做好充足的物資準備。
太史慈得到訊息後,迅速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他果斷下令放棄樂鄉。
不過同時,太史慈也要求周泰援助董襲,一起將樂鄉的人口和物資全部轉運至江陵、津鄉,避免這些資源落入敵軍之手。
同時,他派出趙雲麾下許定所部的一個營兵力,火速前往駐守樂安,以替換蔣欽所部水軍。
在此之後,太史慈一邊密切關注著孱陵蒯越所部的一舉一動,仔細尋找可能出現的戰機,一邊焦急地等待著劉封新的命令,時刻準備應對戰局的變化。
**
西邊的訊息如疾風一般,迅速送達至劉封的案頭。
他展開那封情報,目光快速掃過字裡行間.
片刻之後,劉封臉上的神情逐漸變得有些哭笑不得,滿是無奈與詫異。
劉封心中暗自感嘆,喃喃自語道:“這戰事當真如變幻莫測的風雲,關鍵之處稍有變動,便足以令整個戰局天翻地覆啊!”
就拿這西線的戰事來說,蒯越坐擁大軍,卻在面對周泰時畏縮不前,不敢正面交鋒,反而選擇棄水路、走陸路,狼狽逃往孱陵,以求一時的苟安。
這等舉動,著實讓身為後來人的劉封始料未及。
在劉封的認知裡,蒯越那可是智略過人的奇才,向來善於謀劃,決斷果敢,還時常能想出奇策妙計,扭轉局勢。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蒯越竟會做出逃亡孱陵這種看似權宜之計,實則自陷死敵,治標不治本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