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蔡瑁則傳令黃忠、文聘統領本部,駐守益陽,取消了攻擊望城的任務。
這命令一下,文聘和黃忠頓時怒了。
本來都已經說好了的,怎麼能如此輕易就變卦?
蔡瑁以黃忠、文聘未能堵住益陽兵馬為藉口。
可益陽的兵馬早在他們出發之前就已經跑了,這責任顯然在蔡瑁身上。
若不是他求穩,在巴丘觀望了十餘日,益陽兵馬就是插上翅膀也跑不了,可現在反倒成了他們的過錯了,這讓黃忠和文聘如何能接受。更別說到嘴的肥肉還要吐出來,反交給蔡瓚、蔡琰這兩個廢物去吃了。
於是,黃忠、文聘星夜趕回巴丘,在蔡瑁的大帳中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可蔡瑁最終還是憑藉身份地位壓服了文聘和黃忠,畢竟蔡家可是劉表的外戚,文聘、黃忠只是劉表的部將罷了。
不過蔡瑁也並非只是一意孤行,同時也給與了安撫,許諾來日蒯越抵達巴丘之後,他一定將益陽的功勞如實上報,同時盡力為文聘和黃忠爭取先鋒的位置。
黃忠和文聘又不是傻子,你先前就已經說話不算話了,現在又來許諾,真當他們倆是傻子嗎?
況且現在又玩虛的,兩人心裡恨極,可面上卻還是應付了一下。
比起黃忠的僵硬,文聘的敷衍就顯得有誠意的多,這也讓蔡瑁對黃忠更為不滿。
老兵痞,要不是劉表無人可用,會看上你?
黃忠、文聘做出讓步之後,蔡瓚、蔡琰兩人自然大喜過望,當即就帶著本部兵馬四千人趕往望城。
東漢時代的望城大致就是日後長沙市的望城區,只是略有不同,這個時代的望城並非在湘江以西,而是在湘江以東。
故而從羅縣至望城,都不需要過河,直接走陸路,只需兩三天即可抵達。
蔡瓚、蔡琰只覺得這不過是一場武裝遊行罷了,望城的兵馬都已經悉數撤回,荊南軍顯然已經喪膽。若非如此,他們如何會下這麼大的力氣,硬生生從黃忠和文聘的手裡搶下望城。
果然如他們所料的那般,細作不斷來報,望城城中已經一片空虛,原有兵馬在這幾天內悉數撤離,如今城中只有十幾個大戶人家湊了部曲維持治安。
只要大軍一到,必定開門以迎。
蔡瓚和蔡琰兩個人做夢都想不到,他們剛出了羅縣沒多遠,就已經被孫策的人給盯上了。
孫河一邊監視著蔡瓚軍的動向,一邊不斷的派遣親兵向後方孫策處傳遞情報。
劉封這次給孫策派來了不少人手,其中就包括了孫河、孫皎等孫氏族人。
這些人無疑都是孫策的親信,也願為孫策效力,他們和孫策一樣,都希望以軍功在劉封的手底下站穩腳跟。
哪怕死了大哥的孫皎也是如此。
收到情報之後,孫策大致定下了作戰計劃。
決戰的地點就在望城城外。
此地有天險相助,地形對孫策極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