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父劉玄德> 第433章 中原烽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33章 中原烽火 (1 / 4)

孫策這番話有理有據,張羨、桓階等人雖然很是失望,卻也無話可說。

接下來,張羨、桓階等人討論了起來,孫策不再發言,只是靜聽他們討論。

討論了很久之後,張羨還是捨棄不了巴丘城,再加上群臣之中,除了少數幾個人支援孫策以外,絕大部分重臣都認為不能放棄巴丘。

經過一番商討,張羨最終做出決定。

以張程為主帥,區雄為副帥,文春為參軍,三人領郡兵四千人,增援巴丘,匯合巴丘守軍共計六千,青壯兩千人,固守待援。

同時,以孫堅餘部為核心所組建的長沙軍,分出兩千部曲,配以一千水軍,由校尉褚方進駐益陽縣。

另派郡縣兵一千人,駐紮望城。

如此一來,長沙還能留下兩萬精銳,再加上一萬餘青壯,也能勉強將長沙城防發揮出來。

同時,這些部隊盡數匯於長沙,也可以隨時順著湘水增援巴丘、望城、益陽,可以充當戰略預備隊。

張羨、桓階等人對這個方案比較滿意,還認為給了孫策面子,並聽從孫策的建議進行了修改。

可孫策心裡卻是一肚子火氣,只覺得張羨這幫人簡直毫無半點軍事常識。

自己跟對方強調的是集合兵力,非關鍵地區不守,可對方卻看似照顧自己的面子,可實際上卻將兵力分的更散了。

在孫策看來,對方如果直接拒絕分兵益陽,直接駐重兵於巴丘,都要比現在分兵巴丘和益陽兩地要來的好。

眼下的佈局,巴丘僅僅只有八千人,其中還有兩千青壯,不但不能將巴丘的城防工事發揮到最大,還結結實實的投入了六千兵力,都快佔了荊南總兵力的五分之一了。

另外分兵益陽,卻又僅僅只有三千水陸兵馬,最多隻能起到騷擾對方後勤的作用,再沒有威脅對方後路的功效。

如此這般,還不如將這三千人放到羅縣來的效果大了。

開個作戰會議,孫策只覺得受了一肚子的氣,離開州府後,立刻回去將這些情況悉數記錄在案,然後令親信快馬加鞭,送往揚州。

張羨這邊迅速的做出了反應,其他方向的諸侯們也都各有應對。

劉璋在收到訊息之後,並沒有轉移注意力。

這並非是因為劉璋愚蠢,恰恰相反,劉璋極具戰略眼光,他很清楚沒有無漢中無益州,漢中是益州的門戶重地,而且還是易守難攻之處。

最關鍵的是,漢中之地足以養漢中之軍。

若是能夠拿下漢中,僅僅以漢中的人口、土地和產出,就足夠供養一支五到八萬人的大軍,而這樣一支大軍坐鎮關中,只要內部不出問題,縱然關中方向有百萬之眾南下攻打漢中,最後也只會被困死在秦嶺裡。

而東面有什麼?

哪怕拿下了夷陵、夷道,衝出了三峽,面對的卻是大片平原之上的劉表主力,勝負仍在未知,而且劉表即便戰敗了,一樣可以靠著堅城防守,給動員後背力量拖延時間。

因此,劉璋僅僅只是派出一支三千人規模的軍隊進駐白帝,謹防劉表南下平叛是假,攻打西川是真。

這個機率其實幾乎為零,故此劉璋也只是正常應對一下,僅僅只是派出了三千人而已。

至於趁機集結重兵出三峽,攻荊州,劉璋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