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開春,三月初一。
荊州襄陽,劉表拜原南陽太守,樊亭侯蒯越為討逆將軍,水陸軍大都督,統兵七萬,號三十萬,南下荊南平叛。另調集民夫三萬,大小戰艦四百餘艘,運糧船六百餘艘,為蒯越所用。
訊息傳出之後,中原震動。
劉表可謂是傾其所有,連統帥都委任給了心中暗自忌憚的蒯越,可見他對此役是何等的重視,務求蒯越能夠迅速平定叛亂,然後將主力撤回襄陽。
不過劉表雖然倚重蒯越,但也埋下了三道後手。
第一自然是人質,包括蒯良在內等人的蒯氏一族全部被劉表扣留在了襄陽,只有蒯祺一人陪同蒯越出徵。
第二則是蔡瑁,蔡家雖然和蒯家形同盟友,蔡瑁本人和蒯良、蒯越的交情也是十分的好,可蔡瑁也是劉表的小舅子,正宗的外戚,放在蒯越身邊擔任水軍都督,自然也是一種鉗制。
最後一道後手,就是親侄兒劉磐了。劉磐不僅僅武力過人,而且還能帶兵,與荊州軍中中高階將領的關係還算融洽,反倒是和同為親族的張允不睦,此時倒是頗為適合出任陸軍都督。
只是劉磐的資歷其實還是欠缺一些的,但關鍵時刻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劉表是抱著棄用蒯越的底線推舉劉磐的,好在蒯越也很識趣,對此並沒有異議,這也讓劉表悄悄的鬆了口氣。
其實劉表確實不知道,蒯越對這次南征並無太大的興趣。
可他也看出來了劉表的心思,知道如果推辭了這副擔子,日後整個蒯家都會成為劉表打壓的物件。
好在劉磐、蔡瑁也都是荊州一等一的水陸戰將,劉表雖然私心極重,但也並不算用錯人。
蒯越也就認了。
大軍出發,劉表親自出城二十里相送,給足了蒯越恩寵和榮耀。
隨即,東漢大地上今年來最大的戰爭,也是將來更大規模戰爭的預演開幕了。
劉表興兵討伐張羨,大軍出襄陽,走漢水一路南下的訊息迅速的傳揚了開來。
當事人張羨自然是大為震驚,他沒想到劉表會如此果斷,而且直接如泰山壓頂一般,興如此大軍南下。
張羨立刻召桓階、張懌、孫策、劉蟠、區雄、張程、劉巴、熊尚(桂陽曲紅長、熊遠(零陵都梁長、文春(長沙茶陵長、杜暉(零陵重安相、桓纂、桓彝(長沙桓氏子弟,桓階族人)議事。
這些人裡面分了不少派系,其中張懌是張羨的兒子,桓階是張羨的謀主,孫策是張羨的賓客,張程是張羨的族人,劉巴、熊尚、熊遠、杜暉、文春俱是張羨的零陵郡鄉黨,而劉蟠、區雄、桓纂、桓彝等人,則俱是長沙郡中大族,臨湘城內的坐地虎。
之前張羨和眾人就曾經討論過,劉表要麼不興兵南下,要興兵則必然在開春之後。
果不其然,如今三月,天氣才剛剛轉暖,河流解凍,劉表就迫不及待的興兵南下了,其欲掃滅張羨之心,實難自已。
也正是有這樣的預想,故而這次會議的人手還是相對較為齊備的。
孫策上堂之後,衝著張羨行了一禮,張羨則起身還禮,隨後兩人分別入席。
張羨對孫策很是禮重,原因自然很簡單,孫策背後站著的劉封,是他如今能夠期盼得到的唯一援手。而且劉封實力之大,戰力之強,也是南方首屈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