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還有這種理解,三皇五帝還真是好用,被他搞出來一個“皇帝”,後面還有人發明出了“官家”!
“但還有另一種說法,在宋代前,醫者被稱為醫家、種田的農人被稱為農家、沽酒之人被稱作酒家,按他們所做的事冠以一個‘家’字,官家也同樣如此,做皇帝之人。”
嬴政皺了皺眉,這不就是將皇帝當作一種職業,那豈不是說誰都可以做?還有何唯一性、神秘性可言?
講完對皇帝的稱呼,李念又講起對皇子、妃嬪的稱呼“皇帝是後世君王之稱,因君王稱呼改變,君王之子和君王之妻的稱呼也自然隨之而變。”
“君王之妻稱皇后,其餘則為妃嬪昭儀等,如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等,君王之子為皇子,儲君與其餘皇子不同,單獨被稱為太子,”
這同樣是為體現出太子和其他皇子的不同。
太子為儲君,雖然還是“儲”,不是正式的“君”,但也具有“君”的性質,豈能和其餘皇子一般?
聽了李念講述,嬴政發現也沒多大變化嘛,很多稱謂跟現在的大秦相比,只是將“王”改成“皇”。
只轉念一想,嬴政便知道了為何,非常可能是這些東西本就是他在大秦時開創,後世王朝承襲,再加入他們的一點改變。
“後世王朝帝王登基繼位後,接受百官朝拜,一般還要冊立皇太后、皇太妃,以及皇后、太子、眾妃……”
說到這,李念相當好奇始皇沒立過後,後世卻一直有說法稱扶蘇是庶長子,那問題來了,哪位秦公子是始皇的嫡子啊?
至於始皇沒立後的原因,李念覺得不是趙姬給他的陰影太深,而是在沒選定繼承人前,他不想立後,因為一旦選定了一位皇后,必將對他的立儲計劃產生影響。
始皇這種政治強人,要說他會因為趙姬的影響而不立後,可能性有,但不大,更可能是他處於政治方面的考慮,不想立罷了。
“新帝還會定立年號,象徵天下進入一位新的帝王治理時期,年號一般為從登基這一年為元年,直到不再執掌天下時為止。但有的帝王也會修改年號,並非將一個年號用到底。”
聽到“年號”這兒,嬴政來了興趣,問道“卿以為寡人當定何年號?”
李念想了想,回道“臣以為以大王之功,雖可定年號,但不若定一曆法。”
嬴政更加來了興趣,連手中的竹簡暫時不看了,抬頭道“且說!”
李念道“大王可將一統天下,稱皇建制這年定為始皇元年,將曆法改為始皇曆,也即從這一年開始,其後皆以始皇曆紀年。”
提出這個想法,是李念想到後世用的公曆元年是耶穌誕生那年,耶穌誕生的年頭能作為公曆元年,讓後世全球通用,那始皇稱帝的那年憑何不能作始皇元年?
這裡可是大秦,又不是後世現代,不用華夏曆史上的大事件來作為曆法紀年開始,難道還要等西方過來,再用公曆?
沒那道理!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