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電影人傳奇> 第236 藝術中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6 藝術中心 (2 / 2)

出口公司的基地和房子今年年初才動工,現在是借用外經貿學院的房子辦公,由於房間有限,藝術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共用一間辦公室。

許望秋的辦公桌就是原來主任的辦公桌,暗紅色的辦公桌上沒有太多的辦公用品,只有一瓶紅巖墨水和一份藝術中心成員的名單,這份名單是楊柳青專門讓人準備的,方便許望秋瞭解員工的情況。

其實到藝術中心上任之前,許望秋已經仔細研究了藝術中心的人員架構和組織機構。藝術中心一共分為五塊,導演室、劇作室、攝影室、美術室、製片室;其中導演室6人、劇作室15人、攝影室7、美術室8、製片室7。聽上去人不少,但創作力量其實還是非常薄弱的,不要說和魔影廠、北影廠比,連秀影廠、西影廠都比不上。

導演室的導演除了《小花》的導演黃健中和《405謀殺案》的導演沈耀廷不錯外,其他幾個都非常平庸,沒有拍型別片的經驗。不過等到明年劉林他們畢業,缺型別片導演的問題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編劇問題是才是最大的難題,劇作室有15個人,聽上去人很多,但實際上編劇只有5個,剩下的是文學編輯。這5個編劇都沒有寫型別片的經驗,水平也都非常一般,指望他們寫出優秀的型別片劇本是不可能的。其他電影廠也沒有出口公司需要的優秀型別片編劇,想挖人都沒地方挖去。唯一的辦法是尋找能寫故事、能編故事的編輯苗子來培養。

許望秋心中有幾個必挖的目標《霸王別姬》、《活著》的編劇蘆葦,《秋菊打官司》、《集結號》的編劇劉衡,以及《金陵十三釵》、《芳華》的編劇嚴歌令。不過就算把盧葦他們挖過來,以他們目前的能力也寫不好型別片劇本,至少要拿一兩年的時間來培養。

這事一時半會兒完不成,到不急在一時。現在最重要的是為公司建立一套比較科學的專案稽核機制,防止像去年那樣,拍出一堆完全不受市場歡迎的電影來。許望秋打算向好萊塢學,建立一套專案風險評估機制,建立屬於出口公司的綠燈系統。

在好萊塢有一套執行多年,非常成熟的風險評估機制。好萊塢電影公司在上線一個專案時,必須進行評估,像一些大型的製片公司,內部就有“綠燈系統”,小型製片公司也要僱傭外部公司進行評估,總之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這些評估是建立在資料基礎上,像綠燈系統中有一個“劇本競爭元素”分析環節,就像製作預算分解一樣,製片公司會仔細研讀劇本,並將其中有趣味的場景挑出來,利用這些場景生產一個30秒的概念預告片,電影的核心元素會透過預告片傳遞給觀眾,達到30秒講清楚一步電影的主題,便會更清楚地理解一部電影的競爭元素是什麼。

除了劇本競爭元素,還有競爭創意構建、競爭節拍、競爭標識、同類影片蒐集和分析、全球收入、美國本土宣傳方式及宣傳成本等環節的嚴格分析,只有透過“綠燈系統”的決策,一部電影才會有人投錢,最後完成拍攝。

在好萊塢,製片公司之間的競爭,其實就是各自綠燈系統的競爭,也就是管理能力上的競爭。因為一部電影的成功並不能塑造一個百年電影企業,而一個管理機制的成功才可以讓迪士尼這樣的公司保持持續的競爭能力。

許望秋簡單翻了翻名冊,抬頭看著楊柳青,直接道:“我們中心的問題很多,但最大的問題是專案評估機制有問題,按照現在的搞法,很可能會像去年那樣,選出一堆不受觀眾歡迎的電影來。我們必須建立一套新風險評估機制,來確保我們的電影是受市場歡迎的。”

楊柳青知道許望秋過來會大刀闊斧的改革,而且有王嵐西支援,他肯定不會跟許望秋對臺戲,就道:“出口公司跟其他電影廠不同,必須考慮出口的問題。按照原來的方法搞是行不通的,進行改革是理所當然的。許主任是這方面的專家,既然有建立新的評估機制的想法,那直接說怎麼做就是了。”

許望秋凝視著楊柳青,緩緩地道:“我是這麼想的。在未來我們中心組建八個創作組,每個創作組設定一個製片主任,一個核心導演,以及一個藝術負責人,下面有若干文學編輯。創作組可以去買改成劇本,也可以請我們藝術中心的編劇來寫。

等到創作組覺得劇本差不多,創作組拿出一份詳細的分析報告來,包括影片的目標人群和賣點分析;預算開支等等,然後創作組把分析報告提交到藝術中心,我們會組織評估。

如果透過評估,那麼專案啟動,電影可以開拍;如果通不過,那對不起,要麼拿回去改,要麼重新拿一個專案來評估。總之,只有透過了評估,創作組的專案才能正式開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