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電影人傳奇> 第241章 敲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41章 敲打 (1 / 2)

7月16號,以德間康快為首的東瀛代表團再次來到北平,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劇本進行談判。由於日方原編劇大野靖子因為個人原因退出了這部電影,這次過來參加談判的日方編劇變成了神波史男。

中方參加談判了除了許望秋、胡建等老面孔之外,還增加編劇劉衡。

許望秋心中有幾個必挖的目標《霸王別姬》、《活著》的編劇蘆葦,《秋菊打官司》、《集結號》的編劇劉衡,以及《金陵十三釵》、《芳華》的編劇嚴歌令。蘆葦現在在西影廠,而且許望秋不知道蘆葦是真名還是藝名;嚴歌令在蓉城軍區當兵,要調他們兩個到藝術中心比較麻煩。劉衡在《北平文學》當編輯,調他是最簡單。

對《北平文學》來說,編輯多一個少一個根本不是問題,而劉衡對到藝術中心當編劇也十分感興趣。畢竟當編輯是看別人的稿件,當編劇則是搞創作;而且許望秋還說了,當編劇是比較悠閒的,有大量的空閒時間,可以搞文學創作,寫什麼的。

幾乎沒花什麼力氣,劉衡就順利調到了藝術中心。而他在調到藝術中心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參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劇本談判,並由他擔任劇本的撰寫工作。

藝術中心其他編劇在聽到這個訊息後,都有點憤憤不平,覺得許望秋做事不公平,自己當編劇多年,被派出去搞市場調研,而劉衡根本就沒有做過編劇,卻委以重任,讓他參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這樣的大專案。

許望秋根本不在乎非議聲,在未來劉衡會成長為中國最頂尖的電影編劇,這樣的人肯定要重點培養,他也有私心在裡面,希望把劉衡培養成自己的御用編劇。

很多著名導演都有御用編劇,比如黑澤明的御用編劇橋本忍;李安是能寫劇本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御用編劇詹姆士沙姆斯。專業的東西還是交給專業人士來做比較好。

由於中日雙方已經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劇本進行過兩次談判,劇本的大方向,已經整個故事框架都已經敲定,這次談判主要是修改劇本的細節。當然也有重大變化,許望秋提交的新劇本採用了非常獨特的結構,整個故事分為1956年東瀛代表團訪華,1946年況易山到東瀛尋子,以及1926年況易山結識松波,並送兒子前往東瀛三塊,用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來講述這段歷史。

經過雙方共同努力,《一盤沒有下完的棋》送審稿在8月12號完成。文化部對劇本比較滿意,將劇本送到了夏演家,請他進行修訂。在夏演修訂之後,會報到囯務院,請國家審批。在國家審批後,中日雙方才會簽署合拍協議,電影才會正式開拍。

在《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劇本報送文化部後不久,藝術中心迎了一位香江客人,思沅影業的老闆吳思沅。

香江電影公司遞了上百個劇本到藝術中心,結果全軍覆沒,一個透過的都沒有。這事傳到香江後引起了軒然大波,親臺媒體更是趁機興風作浪,說出口公司看不上香江電影,是故意戲耍香江電影界,甚至散播謠言說出口公司是在騙香江電影公司的劇本。

在很多香江電影人和電影公司眼中內地貧窮落後,內地人是一群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這種優越感在很多年以後都存在。

90年代後期,香江電影崩盤之後,香江電影人只能北上求生,但這些香江導演無一例外,都水土不服。根本原因就是香江電影人優越感作祟,覺得內地觀眾是傻帽,什麼都不懂,隨便搗鼓一部電影,內地觀眾都會買賬。

陳可欣最開始也是優越感十足,在《投名狀》和《集結號》打擂的時候,他想的竟然是一部拍解放軍的電影,老百姓怎麼會認呢?能說出這話,就說明他根本瞭解內地百姓對解放軍的感情,也根本不瞭解內地觀眾。

在連賠幾部大片,把公司都搞破產後,陳可欣終於回過神來,覺得不能我覺得什麼牛逼就拍什麼了,要拍內地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在想明白這個問題後,他拍攝的《中國合夥人》、《親愛的》、《中國女排》都大獲成功,票房口碑雙豐收。

優越感十足的香江電影人和電影公司不會認為是自己劇本不好,而是認為出口公司沒有合作誠意,在故意刁難自己,甚至相信了親臺媒體的謠言,懷疑出口公司是在騙自己的劇本,對出口公司一片罵聲,甚至有人指天發售,以後就算是餓死,也不跟出口公司合作。

在後世吳思沅有“香江電影教父”之稱,青年時代進入香港邵氏南國實驗劇團學習編導,後創辦自己的電影公司,因執導影片《蕩寇灘》而成名。在70年代後期,開始轉向幕後做電影監製後,發掘了徐克和袁合平,並捧紅了程龍、劉德樺、周星池等巨星。

吳思沅出生於魔都,14歲隨家人移民香江。在1979年的時候,已是著名製片人的吳思沅重回內地,並參觀了北平和魔都的製片廠、電影院。當然由於政治原因,他是悄悄回來的,而且沒有用真名字,否則被人知道的話,臺彎會把他的電影全部禁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