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開始”的口令響起,鄭毅和父親順著溼漉漉的街道緩緩向前走。
扮演鄭毅的小孩叫張坤明,是銀都一位工作人員的兒子,因為小孩長得靈動可愛,被許望秋看上,讓他出演少年鄭毅。扮演父親的是鮑起婧的老公方平,他跟鮑起婧在電影中扮演鄭毅的父母。
在方平和張坤明向前走的同時,群眾演員迎面向他們走來。這些群眾演員穿著白襯衣,或者白色短袖,他們手裡舉起“抗議港英***暴行”的標語,舉著向太祖的頭像。人群中有人大喊:“打倒黃皮狗!打倒黃皮狗!”
黃皮狗是罵香江警察,因為這個時代香江警察貪汙成風,警匪勾結,在民間口碑很差,很多人都罵他們是黃皮狗。“四大探長”統治黑白兩道,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不過在六七暴動期間,平日幾乎沒有作為的香江警察在鎮壓暴動中卻表現出色,並因此立了大功, 1969年英女王******賜予他們“皇家”稱號。後來的香江電影中,香江警察開口閉口“香江皇家警察”,其實“皇家警察”就是這麼來的。
由於昨天夜裡下了大雨,地面有積水,形成了一個個水坑。當群眾演員舉著標語,走到水坑邊時,人就倒影在了水坑中,給人一種時空顛倒的奇妙感覺。
許望秋看到這一幕,只覺一道靈光在腦子裡劃過。他突然有了一個妙的想法,立刻拿起喇叭喊道:“停!”隨後補充道:“大家休息一會兒。”
聽到許望秋讓休息,群眾演員紛紛放下手中的標語和太祖像,到路邊休息。張一謀把攝影機從肩上放了下來,放回裝回腳架上。燈光師放下了手中的柔光板。在旁邊靜靜看著一切的夏夢走了過去,想問問是怎麼回事。
許望秋衝張一謀喊道:“老謀!你過來!我有個新想法,我們商量一下。”
張一謀知道許望秋的習慣,許望秋在拍攝之前會很真正的寫分鏡頭劇本,會很認真的畫故事板,不過在拍攝的時候並不完全就按照故事板來。在拍攝的過程中,他要有了新的想法,就會跟大家商量討論。如果切實可行,那麼他就會推翻之前的想法,按照新的想法來拍。
聽到許望秋有新想法,張一謀趕忙走了過來:“導演,什麼新想法?”
副導演嚴皓聽到許望秋有新想法,也趕忙走了過來。
嚴皓出身紅色家庭,父親嚴慶澍筆名“唐人”,是著名佐派文人。著名的民國演義《金陵春夢》即出自嚴皓父親之手,內地影視劇裡喜歡罵“娘希匹”的蔣介石形象就來源於這本書,其實真實生活裡的凱申是沒有這個口頭禪的。
由於出身佐派家庭,嚴皓自己也貼上了佐派的標籤,他的電影跟香江其他導演不同,很多影片都拍攝於內地,取材於中國。在上一世的1984年,嚴皓拍攝了電影《似水流年》,並一舉囊括相繼香江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6項大獎。1990年,他網羅三毛、林青霞、秦漢、張曼玉拍攝的《滾滾紅塵》,在金馬獎上獲得了8項大獎。1995年,他與張瑜合作的影片《太陽有耳》,在柏林電影節獲得了最佳導演及國際影評人獎。
現在的嚴皓已經拍攝了三部電影,但都沒有什麼影響。既沒有出色票房成績,也沒有特別好的口碑。六月中旬,嚴皓帶著劇本《似水流年》找到夏夢,希望夏夢能夠投資。《似水流年》是講香江人回內地尋根的故事,必須回內地拍攝,只有找銀都或者青鳥合作才有可能拍出來。夏夢很喜歡這個故事,不過她對內地生活也不是特別瞭解,就讓許望秋幫著看看。
嚴皓看過許望秋所有電影,而且不只看了一遍,他對許望秋是由衷的佩服。在跟許望秋見面,知道許望秋要拍的內容後,他主動提出做許望秋的副導演。許望秋自然是求之不得,於是,嚴皓就成了《冷》劇組的第一副導演。
等張一謀、嚴皓和夏夢過來後,許望秋指著地上的小水坑道:“這個水坑讓我有了新想法,就是以這場戲作為電影開頭。我們以地上的水坑作為開頭,天上在下雨,地上的水坑泛起一道道波紋,抗議港英政府的隊伍向這邊走來。我們不拍抗議人群,而是拍水坑中的倒影。從倒影中我們能看到抗議人群,看到太祖像。由於在下雨,水面不斷泛起波紋,整個畫面是不穩定的,預示著香江社會的動盪。另外,泛起的波紋和抗議隊伍的倒影交織在一起,給人一種特別夢幻的感覺。如果我們以這個鏡頭開場,那我們可以將少年鄭毅部分全部作為夢境來處理,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他頓了頓,繼續道:“父母被殺在鄭毅心裡留下了嚴重的心理創傷,他經常會做夢,夢到少年時候發生的一切。這麼處理,能更好的呈現人物內心的創疼。這樣,電影最後人物徹底崩潰,大開殺戒,才更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