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電影人傳奇> 第298章 宣言效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98章 宣言效應 (2 / 2)

斯皮爾伯格道:“最近幾年,在美國電影協會的協助下,好萊塢電影正在歐洲攻城拔寨,好萊塢電影在這些國家的份額是逐年上升,包括法國也是如此。除了這些國家比較小,市場相對比較小,不能製作像《星球大戰》這樣的大製作之外,很重要一個原因是,藝術至上的理念統治了電影界,電影人看不起商業電影,優秀導演都拍藝術片去了。由於缺乏優秀的商業片導演,缺乏優秀的商業片,這些國家的電影根本不是好萊塢的對手。如果不是有政策限制,好萊塢電影可以長驅直入,將這些國家的電影輕易打垮,就是法國也一樣。

如果許望秋他們的這場電影運動能夠成功,如果歐洲電影也像他們這樣搞,製作出大批優秀的商業片,那麼好萊塢電影要想在這些市場取得成功就會變得非常困難。畢竟好萊塢電影講的是美國故事,很難去講法國故事、去講義大利故事,肯定不如本土電影有親近感。”

在場幾位導演都微微點了點頭,覺得斯皮爾伯格的話是對的,如果全球各地都搞“人民電影”運動,大力發展本土商業電影,好萊塢電影在海外的生存空間會大大壓縮。他們雖然對好萊塢大公司並沒有什麼好感,但作為好萊塢的一員還是希望好萊塢電影能橫掃世界的。

喬治盧卡斯問道:“你覺得他們能成為嗎?”

斯皮爾伯格輕輕搖了搖頭:“我對中國不瞭解,不知道中國電影界的具體情況,不敢下結論,但在歐洲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歐洲擁有濃厚的精英主義傳統。”

李安是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的研究生,從1981年入學到現在,他已經在紐約大學呆了快兩年了。在此期間,他拍攝了多部短片,並在去年憑藉《蔭涼湖畔》,獲得了紐約大學獎學金及彎彎主辦的獨立製片電影競賽獎金穗最佳短故事片獎。

這天上午,李安像平常一樣去學校上課。路過報刊亭的時候,他無意間掃了一下報刊亭前擺著的報紙,不由自主的停住了腳步。他清楚的看到報紙的頭版的照片是一群年輕的中國人,而報紙的標題有點聳人聽聞:“中國電影人向歐洲電影宣戰。”

李安不由自主地走了過去,將那份報紙緊緊撰在手中,飛快地閱讀起來。

在義大利羅馬的街頭,寧贏手裡拿著最新一期的《新聞報》細細地閱讀著。當她看到娛樂版上許望秋他們的大幅照片,看著那一張張熟悉的面孔,瞬間就淚崩了。

寧贏是北電78級錄音系的學生,在1981年的時候,她取得公派留學的名額,前往義大利羅馬中央電影學院,跟隨著名剪輯師佩尼皮亞學習剪輯。

作為同學,寧贏非常清楚許望秋的才華,也相信許望秋會整個世界都為止驚豔。去年許望秋他們從威尼斯退賽之後,義大利同學對許望秋他們、對中國電影冷嘲熱諷,寧贏跟義大利同學大吵了一架。她對幾個義大利同學說,我們中國的現實主義電影你義大利新現實主義要早,只不過我們的電影在亞洲,沒有傳到歐洲來罷了;我們中國電影人不比誰差,我們中國電影會重新崛起的!

此次此刻,看到那一張張熟悉的臉,看著《新聞報》的標題“中國青年導演向世界宣告,他們來了”,便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眼淚滴滴答答的落在報紙上。她伸手擦了擦眼淚,像個瘋子似的,對著報紙上的許望秋他們喊道:“你們加油啊!中國電影就靠你們了!”

在巴黎城郊的一棟別墅裡,劇組《芳名卡門》的工作人員正在為拍攝忙碌著,而導演戈達爾正拿著一份《世界報》全神貫注地閱讀著。

戈達爾的妻子兼合作伙伴安妮瑪麗米維爾見戈達爾盯著許望秋他們發表的電影宣言出神,笑著道:“你是太祖粉絲,還拍攝了向中國致敬的電影《中國姑娘》,現在一群來自中國的年輕人高呼打倒新浪潮,打倒戈達爾,你什麼感覺?”

戈達爾回過神來,滿臉輕鬆地道:“挺好的。”

米維爾笑道:“我還以為你會說,這群小子受資本主義和自由主義影響太深,背叛了太祖的革命理想呢。”

戈達爾笑著搖搖頭:“他們讓我想起了激情澎湃的六十年代,那時候我們搞新浪潮,美國在搞新好萊塢,而阿根廷在搞第三電影,巴西在搞巴西新電影,古巴則出現了不完美電影,不像現在電影界死氣沉沉的。不管在任何時代,電影都需要變革,需要創新,否則電影就會走向死亡。電影需要他們這樣的年輕人站出來,哪怕反對的是新浪潮,反對的是我。儘管我們理念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我們都熱愛電影,我們都相信,世界終將被改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