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影廠給許望秋他們派了一個叫孫旺泉的製片主任,負責劇組的管理工作。這個時代的製片主任相當於後世的製片人,負責電影的拍攝計劃和預算,劇組的人、財、物都歸他們管。要是製片主任不批錢,再牛的導演也只能抓瞎。
第二天上午,許望秋和張克在孫旺泉帶領下到魔影廠各個車間走訪,與廠裡的各個部門溝通,尋找合適的工作人員;而謝非、曾練平和任傑老師則繼續勘景。
《鋤奸》是民國戲,而拍民國戲就涉及到服裝問題。本著節約的原則,許望秋他們覺得如果魔影廠服裝倉庫中有合適的服裝,那就用現成的。如果找不到合適的,那再讓劇組的服裝組專門做。
電影廠都有專門的服裝倉庫。一部電影拍完,電影中的服裝便會放進服裝倉庫中儲存。如果以後拍類似的電影,就可以拿出來再次使用。這個時代國內女明星都買不起高檔服裝,出國訪問的時候,也往往是在服裝倉庫借衣服來穿。
許望秋他們來到服裝倉庫,發現裡面的服裝有不少被蟲蛀了,有些由於年代久遠已經破舊不堪。許望秋看著這些服裝微微嘆息,這些服裝是一部電影史,敘述著魔影廠的昨天和今天,每一件背後都能挖掘出精彩的故事,現在卻變成了這般模樣,實在太可惜了。
不過這也沒辦法的事,在運動時期連電影人都朝不保夕,更何況服裝道具了。這些服裝能儲存下來都算幸運的了,很多解放前的電影膠片直接被當成四舊燒掉了。以至於改革開放後,中國電影資料館想要找解放前的電影膠片,在國內根本找不到,只能到海外去搜羅。
《鋤奸》這部戲花錢的地方非常多,必須精打細算,能省的地方就必須省。電影主演穿這些被蟲蛀的服裝肯定不行,但挑一些壞得不是特別明顯的服裝給群眾演員穿還是可以的。
在廠裡沒轉多久,時間就已經十二點了。許望秋他們到食堂吃了頓飯,然後直奔特技車間。他們找到了特技車間負責人戈詠良,商討煙火特效的問題。
戈詠良是魔影廠特效方面的專家,與北影廠的張爾瓚齊名,在中國特效圈內有“南戈北張”的說法。其中《南征北戰》、《林則徐》等電影的特效都是由他牽頭完成的,並先後參與研製中國第一臺光學印片機、鈉光幕活動遮片攝影洗印、變焦距接景中心雲臺、藍銀幕活動遮片攝影等特技新工藝和新器材的開發。
如果能由戈詠良負責《鋤奸》的特效,那無疑是最理想的,但他已經接了楊延晉的《苦惱人的笑》,遺憾的錯過了。不過戈永良跟張克是熟人,而且《鋤奸》又是魔影廠的戲,自然不會有任何保留,便將煙火師陳永泉介紹給了《鋤奸》劇組。
陳永泉四十多歲,是個看上去氣質頗為儒雅的中年男人。陳永泉知道張克是電影界的老前輩,對他十分客氣:“張前輩,能跟你合作非常高興。”
張克笑著和陳永泉握了握手:“這次《鋤奸》的特效工作就要麻煩你了。”張然指著身邊的許望秋道:“這是許望秋,《鋤奸》將由他和我們學校的謝非老師聯合執導。”
陳永泉聽到許望秋是《鋤奸》的導演不由一怔,心想這還是個毛孩子啊,讓個毛孩子做導演,簡直是亂彈琴嘛!他衝許望秋微微點頭道:“望秋看起來只有十四五歲,這麼年輕就做導演了,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陳師傅,幸會幸會。”許望秋聽陳永泉的口氣有不屑之意,知道他是覺得自己太年輕了,還是笑著道,“我們這部戲對煙火要求非常高,難度也比較大,沒有陳師傅這樣的專家支援肯定是不行的。”
電影特效不是拍好後才開始介入,而是電影分鏡頭就必須介入,煙火特效更是如此。煙火特效往往會使用炸藥,如果事前沒有溝通好,一旦出了事故是有可能死人的。這樣的悲劇不是一兩起,就連許望秋自己都栽在了煙火上。
簡單寒暄過後,許望秋他們被帶到特技車間辦公室,就《鋤奸》的特效問題進行探討。戈詠良雖然不會參與《鋤奸》的特效設計,但他是車間主任,又是特效專家,幫忙出出主意還是可以的,所以也參與了討論。
許望秋取出厚厚一沓資料,放在陳永泉裡面前,開始講《鋤奸》裡戰爭戲,以及自己對煙火的要求。他首先講到了對車輛的要求,電影中有個鏡頭是子彈打在轎車上,將車身上打了好幾個個洞出來,所以,他提出讓特效組準備兩個汽車殼子,到時候做彈著點特效。
陳永泉聽到許望秋的要求後,忍不住道:“你們這個要求還真高啊!”
許望秋以為陳永泉是嫌在汽車上佈置彈著點比較困難,不解地道:“這個要求不高啊,這種彈著點特效明明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