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電影人傳奇> 第四十八章 東瀛電影周(感謝瀟湘夜雨聲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八章 東瀛電影周(感謝瀟湘夜雨聲煩) (1 / 2)

就在許望秋為《鋤奸》忙碌時,就在電影界為中國電影未來該怎麼走大打嘴仗之時,電影界又發生了一件引人矚目的大事,第一屆東瀛電影展在北平舉辦。

1978年10月26日,北平等城市上映了已被德間書店收購的大映公司佐藤純彌導演的《追捕》、東寶公司熊井啟導演的《望鄉》和松竹公司藏原惟繕導演的《狐狸的故事》。三部電影上映後引發了巨大的關注,掀起了觀影狂潮。

《望鄉》也譯為《山打根8番妓院》,娛樂性並不高,是一部揭露50年前,東瀛少女被販賣到南洋為娼的辛酸史的電影。不過對封閉的國人而言,這就是一部帶顏色的電影。

儘管《望鄉》只是在北平和魔都等幾個大城市上映,卻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有人公開反對,說“上映這樣的影片,社會上流氓不是更多了?”有人批判說這是一部“黃色電影”;甚至有人在大街上貼出大幅標語,要求禁止這部“黃色電影”。不過由於支援放映《望鄉》的人不少,報刊等輿論導向也大多偏向正面,所以,《望鄉》最終還是跟中國觀眾見面了,只不過是減掉了一部分暴露鏡頭。

《人民日報》專門發表文章《談RB影片<望鄉>》,表示:“絕大多數觀眾看了電影后,更加痛恨阿崎婆所處的那個黑暗殘酷的社會。從二十世紀初到三十年代,東瀛不擇手段積累資本,包括用販賣婦女到南洋的血腥辦法,以獲得大批外匯,使它有條件擠進近代資本主義強國的行列。影片激起了觀眾對於被侮辱、被損害的勞動婦女的深切同情。多少人為阿崎婆不幸的一生落淚。就連阿崎那些被迫主動拉客的舉動,觀眾也不會責備她輕薄,而只覺得她不幸和可憐。”

作家巴金也為《望鄉》辯護,批判那些要求禁映《望鄉》的死腦筋:“要說他們只能看刪剪後的《望鄉》,否則聽到“賣淫”、“五塊錢”這類字眼,就會——,這真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這是極其可悲的民族虛無主義!”

與偏文藝的《望鄉》相比,《追捕》則是純商業片。電影1976年在東瀛上映後沒有獲得什麼特殊的反響,評價相當一般,甚至有不少評論家批評這部電影情節破綻百出、人物形象不合情理。不過這次在中國上映後卻引發了巨大的轟動,引發了觀影狂潮。

運動期間電影廠搞鬥爭沒有生產故事片,直到1973年才恢復拍故事片,四部電影《豔陽天》《青松嶺》、《戰洪圖》、《火紅的年代》非常轟動。在整個運動期間國內上映的電影主要有三類,一類是新聞簡報,由北影廠隔壁的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攝,有點像後世的新聞聯播,基本上都是太祖等會見外國領導人。

另一類是樣板戲電影,包括《紅燈記》、《智取威虎山》在內的八大現代京劇樣板戲。樣板戲拍了很多版,最開始是舞臺錄象的黑白片,觀眾並不喜歡;後來拍了彩色版,還運用了電影鏡頭的處理手法,倒是受歡迎了不少。

還有就是紀錄片,除了國慶典禮、黨代會一類的外,比較多的是表現革命群眾戰天鬥地的偉大精神,比如《紅旗渠》;還有就是西哈努克親王在中國各地參觀遊覽的紀錄片。不誇張的說,在運動時期西哈努克親王是中國銀幕上的絕對男一號,帶領觀眾遊覽了中國的大好河山。女一號則是西哈努克親王的老婆莫尼克公主。運動時期中國銀幕流行鐵姑娘,看上去比較土,而莫尼克是美人,又帶有異域風情,自然成為無數男人的夢中情人。

對大部分中國人來,運動十多年來沒看過什麼好電影,文化生活極度匱乏。當兵三年,老母豬賽貂蟬。在文化上飢渴了十年的觀眾看到《追捕》這樣的娛樂片,引發的轟動可想而知。警匪、追逐、愛情、脫逃、陰謀等商業元素融合在一起,讓中國觀眾大開眼界,一個個就跟見了羊羔的狼,被刺激得嗷嗷直叫。

《追捕》顛覆了東瀛人在中國觀眾心中的形象,過去大家對東瀛人的印象主要來自於《地道戰》《地雷戰》之類電影,萬萬想不到銀幕上那些被武工隊玩得團團轉的、蠢笨的東瀛鬼子搖身一變,竟成了追求正義和真相的化身。奶油小生迅速被拋棄,面容剛毅的高倉健成為年輕姑娘心中的偶像;而留外表清純,內心如火的真由美則成為無數男性的夢中情人。

《追捕》紅遍大江南北,對中國青年的愛情觀、審美觀都產生了很大的撞擊,成為街談巷議的焦點。以至於甚至多年以後,很多人開玩笑都還帶有《追捕》臺詞的痕跡,什麼不要朝兩邊看、多麼藍的天呀,什麼神經病跟橫路徑二似的。

許望秋對《望鄉》和《追捕》興趣不大,也沒覺得有多好;不過他對《追捕》的出品公司大映株式會倒是很感興趣,主要是對大映公司的老闆德間康快感興趣。

作為東影廠子弟,許望秋對戰爭片有特別的偏好。哪怕他因此死過一回,最想拍的電影還是戰爭片,想拍各種戰爭片,古代的、現代的、未來的。沒辦法,許望秋從小煙火中長大,對戰爭片的熱愛刻進骨頭裡,烙印在靈魂中。

戰爭片是一種特別花錢的型別電影,成本比其他很多型別的電影要貴。因為拍戰爭片需要做大量的服裝,需要消耗大量的槍支彈藥。如果是古裝題材的戰爭片,需要搭建外景,需要製作武器盔甲,成本就更高了。

在正常情況下,電影成本高,只要票房好,根本不是問題。然而這最簡單的邏輯在這個時代的中國卻行不通,因為在1993年前中國電影是統購統銷,由中影公司統一收購。最開始是中影公司以70萬的價格買斷,後來漲到90萬,最後變成按複製結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