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名門(直叫人熱血沸騰)> 卷八 安西 第三百一十四章 安西戰略(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卷八 安西 第三百一十四章 安西戰略(四) (2 / 2)

“屬下明白!”

張煥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王思雨將鎮守安西,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你們二人的拼比,你比他讀的書多,也比他年長,我希望你不要輸給他。”

辛朗默默點了點頭,他深感自己責任重大。

下午,張煥親率六萬主力大軍,浩浩蕩蕩向西追擊而去,放眼遠眺,是湛藍的天空和一望無際地草原,北方隱隱可以看見天山山脈皚皚的雪峰,融雪形成了一條條河流穿過草原,向南流入寬闊地赤河,正是這些河流的灌溉,使得龜茲以西直到拔換城的數百里廣闊地帶,成為了安西最富饒、最肥沃的土地。

給張煥介紹沿途情況的是老將魯陽,他在安西駐守了近四十年,這裡的一草一畝、一山一河他無不爛熟於胸。

“安西與北庭不同,圖倫磧幾乎佔了絕大部分土地,只有在沙漠邊緣分佈著大大小小的綠洲,這裡一片綠洲幾乎就是一個小國,他們勢力分散,難以形成象葛邏祿人、突騎施人那樣龐大的勢力,所以他情願依附於大唐,也歡迎大唐地駐軍和軍戶,所以百餘年來,大唐在安西地矛盾幾乎都是和吐蕃的爭奪,從沒有和本地土人爭奪什麼控制權,所以將來都督治理安西,屬下建議也採取我大唐一貫地策略,以四個軍鎮為核心,在各綠洲、各關隘分佈守捉使,建立軍戶制度,與當地人的政權分開、各施其職,這樣方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張煥不住的點頭,應該說魯陽的想法和他不謀而合,對於北庭他主張實施擴張和同化的戰略,延續並擴大中原的州郡制度,並大量移民,以達到實際佔領的目的;而對安西,他也主張扶持當地的親唐王室,由他們世襲來管理地方政務,並將其嫡王子送往長安學習,這樣,王思雨便可以將精力放在進軍蔥嶺以西的軍事準備上。

“我會好好考慮魯將軍的建議。”張煥笑了笑又問道:“既然魯將軍在安西已近四十年,想必也應該很清楚安西各國情況,在你看來,安西各國中最為親唐的是哪一國?”

魯陽不假思索地答道:“當然是疏勒,太宗年間,正是疏勒國不顧突厥人的威脅,三次上書朝廷,請求歸附,才使得太宗皇帝毅然決定出兵安西和北庭,最終建立了大唐在西域的統治,而臣等在與朝廷斷絕聯絡後,被吐蕃所逼,幾乎無容身之地,也是疏勒國王裴冷冷頂住了吐蕃的壓力,將我等收容在疏勒,這次吐蕃軍從吐火羅北上,又是裴冷冷安排馬車、糧食,並親自派兵護送我們去于闐。”

“等等!”張煥忽然打斷了他的話,他詫異地問道:“你是說疏勒國王還有自己的軍隊?”

“當然有!”魯陽見他一臉驚訝,他連忙解釋道:“可能都督還不知道,從前這些西域小國都有自己的軍隊,數千人到上萬人不等,平日維護地方秩序,若打仗時他們則為唐軍附庸軍,隨軍同行,否則安西節度使下僅兩萬餘人,還要分駐各地守捉,怎麼和吐蕃人打仗?”

“原來如此!”張煥緩緩點頭,這個細節卻是他所不知道,如果疏勒本身有軍隊,又是親唐,那麼為什麼不能將安西四鎮的統治中心由龜茲移到疏勒,這樣,將更有利於唐軍向西發展。

想到這,張煥便立即問道:“那疏勒國現在還有多少軍隊?還有,那裡最大程度能容納多少唐軍駐紮?”

“疏勒國目前仍有六千人的軍隊,從前最盛時唐軍在那裡駐紮了一萬餘人,但據屬下估計,疏勒至少能駐紮三萬人。”魯陽彷彿已經明白了張煥的心思,他一抱拳便道:“都督,屬下有一個想法,不知都督是否願聽?”

“你儘管說!”

“在天山以南的安西都護府境內,有龜茲為中心的北道防線和以于闐為中心的南道防線,他們同時又是絲路幹道,而這兩道防線的西端就總彙於疏勒,這就使疏勒在我大唐西陲的軍事戰略上,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地位,實屬舉足輕重,屬下擔心大食人會乘我大唐與吐蕃交戰之機,出兵佔領疏勒,那時,赤松德贊未必不會和大食人勾結。”

一句話猛然提醒了張煥,他想起了昨天達摩馱都所說的訊息,大食人屯重兵在石汗那,如果他們是擔心自己越過蔥嶺去打碎葉,那他們應該屯兵在北面的俱密才對,屯兵在石汗那,從南面越過了蔥嶺便是疏勒,難道他們真是想

想到這,張煥後背的冷汗已經下來了,如果大食真的出兵疏勒,與吐蕃人合兵一處,那安西的局勢極可能就會逆轉。

他立刻毫不猶豫地下令道:“傳我的緊急命令,命王思雨部放棄對吐蕃軍的攔截,全力向疏勒進軍,一定要阻止大食人北上的可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