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春闈 (1 / 3)

這一年裡,南瞻發生了好多事。譬如,于歸成了百里顓的太子妃,溫耳成了太子孺人,現在,該稱她為良娣。再譬如,我及笄已過,即將議親。

大臣們紛紛上書,奏請南北聯姻之事儘快提上日程,諫言南帝為我挑選和親人選。但因科舉春闈後發生的一些列事情,又將聯姻推後。

————

——

春闈之後,杏榜名內,尚書苑學子林周奪魁。

聽聞這位林狀元小時候便是個神童,三歲識千字,七歲能吟詩,九歲不足已成天下最小的廩生。且他勤奮刻苦,醉心學問,不知飢渴寒暑,如今黃金榜上蟾宮折桂,也才剛至弱冠之年。果真了不得。南帝對這個狀元郎頗為讚賞,有意招他為駙馬,無奈宴臣百般拒絕,千般不願,也只得作罷。

這林周我曾在宮中見過,五官尋常,身量也不高,實在談不上一表人才。與秦小公爺比起來,實在是……沒法比。所以宴臣不願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過最讓人覺得訝異的,是陶若竟然中了探花,同他一起科考的秦落雪毫無懸念的名落孫山,為此頹廢了好一段時間,閉關反省。

閉關期間,還學著郝夫子寫了不少酸詩。

不過寫詩最酸的不是秦落雪,而是一位姓吳名望,幾度落榜,年越不惑還在參加科考的老童生。

秦落雪科考是去試試水,畢竟以他的身份,自然不用擔心沒官做。但吳老童生就不一樣了。做官,那可是一輩子的夢啊。

殿試伊始,由這位吳望童生而起的“翻詩案”,成了人們茶餘飯後,樂此不疲探討的話題。

吳童生,十二歲開始科考,再加上這次,他已經是第十一次落榜了。

真是越挫越勇,毅力驚人啊!

我之所以會知道到這些,還不是因為他以一己之力,顛覆了南瞻的國考之制。

起因是他寫了一首詩。

什麼沽酒不為釣恩譽,他年捲土再重來……偶失什麼……青卷做白衣,揚州……什麼什麼皇家路的。哎呀,反正大概意思就是說,這次不行下次再來,目前考不上,將來必定行。

我向來不通文墨,且他寫的文章太沒水準了,我也懶得去背,只記得這麼兩句,還是于歸同我說笑時,她隨口讀來,我順便記下。

我雖讀不懂他寫的酸腐破詩,倒也不妨礙別人眼瞎,慧眼獨具,趁機將他這“佳作”炒作一番。

可惜炒作的火過大,到底是炒糊了。萬人拜讀,倒不是因為這首詩寫得多好,如果寫得好,這童生也不會連續考了十來次還只是個童生,哪怕運氣背到極點,也該輪到他踩狗屎,走一次運了。

不過經我這非專業人士的判定,他屢試不第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資質愚鈍,也有可能是是名字沒取好。

吳望——無望!怎能還寄存期望呢。想要中第,明擺著不可能啊。另一方面,應該是他能力有限,資質不夠,實在不是讀書為士的料子。

當然,這純屬個人看法,如有反駁,反駁無效!

儘管如此,吳望老童生還是想要向世人宣告,屢試不第並非自己不行,實乃世道艱辛,奸臣當道,寒門學子生存不易。於是乎,大筆一揮寫下自己憤憤控訴和滿腔失望。

別人都說,他這首詩,道盡了官場水深。

本來呢,他抒發抒發自己落榜後的鬱悶情結也沒什麼不可,但此詩因為隱晦的表達了科考不公,道盡萬千寒門學子的心聲。更暗指朝中趙孟兩黨的‘政鬥’,大行文字糾察,越發讓平民考子無望仕途。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