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既已歸咸陽,自東郡一戰而得到的各種賞賜也進入了楊明的手中。
職位,楊明現在是秦國的護軍都尉,在秦軍序列之中,除了國尉以及上將軍之外,護軍都尉的職位差不多已經是最頂層的軍職了,位比九卿,雖然與前將軍這樣的封號將軍平級,其權勢地位還要在前將軍之上,依楊明現在的情況來說,擁有這樣的職位顯然是不可能繼續升職了。
依楊明的估計,秦王政是準備將上將軍一位留給王翦,雖然現在桓齮依舊是秦國的上將軍,為主將之首,但只要王翦取得足夠的軍功,擁有足夠的聲望之後,就會接替桓齮的上將軍之職。
桓齮雖可稱為名將,可守秦國,但秦王政要的卻是一統天下,桓齮顯然還達不到要求,王翦才是秦王政最心儀的人選,至於楊明?因為趙姬與他之間微妙的關係,他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秦王政真正的心腹。
這一點,當初在楊明進入甘泉宮後選擇了趙姬時就已經是心知肚明。
楊明甚至可以滿意惡意的想到,秦王政將讓他日後主持聯合魏國攻楚一事,也是為了給王翦鋪路。
畢竟,未來秦國雖然不會對趙國大舉用兵,但卻會不斷蠶食趙國在南境長城和漳河對岸的領土,而在這些領土中,以漳河和大河之間的平原最為重要,此地位處平原地帶,水系發達,是趙國最重要的農耕區之一,更重要的還是,趙國在這個區域中雖然堅城二十餘座,但卻無險可守,在趙國國勢整體不如秦國國勢的情況下,是極易被攻取的地方。
可以說,漳河與大河之間的平原地帶,如安陽、鄴城之地,就是一件件顯赫的軍功,偏偏這這個區域與東郡隔大河相望,秦軍只要對其用兵,必定要從東郡籌集糧草,調撥兵馬,而楊明對東郡小有影響力,若是不讓楊明在未來的數年年負責楚魏兩國之事,在蠶食趙國的戰爭中,絕不可能拋開楊明,秦王政又如何能夠讓王翦取得足夠的軍功。
至於讓楊明籌劃合魏國之兵攻楚一事,看似是戰爭,但楚國的城池卻是送給楊魏國的誘餌,在秦國的敘功體系中,卻是要大打折扣。
當然,這樣的猜測也可能只是楊明想多了。
不過,秦王政用楊明分呂不韋的羅網之勢卻是實打實的存在。
所以,當楊明帶著秦王政發下的詔令來到相國府時,呂不韋是真正的黑著臉看著楊明。
“羅網啊。”呂不韋看著手中的詔書,思緒莫名,秦王政這段時間來不斷分割相國府的權勢的意圖,深諳權謀之道的呂不韋自然是洞若觀火,但他終究只是臣子,且年齡已大,又不是秦人,自然也沒有多少與秦王政對抗的意思。
但道理雖然都能想明白,當事情真正發生的時候,卻還是讓呂不韋心中難以暢快。
“楊護軍覺得羅網是什麼?”呂不韋將詔書按在書案上道。
“國之利器,可傷敵,亦可傷己。”楊明道。
“是一件利器,只是,這件東西,我不想交出去,楊護軍準備怎麼辦?”呂不韋陰沉著一張老臉道。
“那就讓它繼續留在相國手中吧。”楊明無所謂道。
呂不韋打量著楊明,似乎想要看出楊明真正的想法,在少許的沉默之後呂不韋突然笑了:“好吧,我已經能夠確定,楊護軍這一個被當成了針對老夫的利器了。”
呂不韋執掌羅網十幾年,羅網內部從上到下多是他的人,新的羅網執掌者對他留下的人是什麼態度,是一個十分值得玩味的問題,尤其是羅網幫呂不韋辦了許多見不得光的事,其中有的是為了秦國,有的卻只是為了呂不韋個人的私利,人走茶涼,被清算的事情,呂不韋怎能不防。
呂不韋早就有意將羅網交到楊明手中,之前更是將羅網在七國間各個據點的分佈圖送給了楊明,相對於熊啟以及秦王政身邊的那些心腹,呂不韋顯然更放心楊明,最起碼在楊明身上,呂不韋不用擔心自己日後被清算。
但呂不韋只是有著這個傾向而已,今天,若是楊明真的表現出對羅網的迫切,呂不韋不免就要好好想想是否給楊明埋下幾個陷阱了。
但現在看來,楊明卻羅網的興趣並不多,這樣的反應在呂不韋看來是更讓自己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