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聽到熊啟與王翦的看法後,秦王政差不多已經肯定,接受韓國自請為藩臣是更好的選擇,至於楊明的看法大概也是如此,尤其是從趙高建立的情報網中,秦王政已經知曉,韓非的妹妹,韓國的公主紅蓮與楊明之間關係匪淺,楊明有著更多的理由不支援滅韓,但秦王政還是向楊明問道:“護軍都尉對此事怎麼看?“
“臣認為,可滅韓。”楊明慢悠悠地回答道,說出了一個完全出乎秦王政預料的答案。
在秦王政的理解中,楊明比之熊啟與王翦,有著更多的理由支援秦國接受韓國納地稱臣,但現在楊明卻說出了這樣的一個連他秦王政自己都已經懷疑是否合理的答案。
“理由。”秦王政追問道。
“時間,試探雖然有著各種理由,但所需要的時間成本太大,而滅亡一個國家,戰爭只是第一步,後續的事情還有更多,其中所需要的時間只會更多,至於列國有可能會因為韓國一事而再次形成合縱之勢,說實話,防守的那一方永遠比進攻的一方佔優勢。”楊明道。
讓韓國那些人在內部鬥來鬥去,實在是沒意思的很,而且那些人的內鬥,只會空耗韓地的人力物力,而那些人力物力是要屬於秦國的。
至於紅蓮,她的身份,使得她註定是要承受亡國之痛的,與其讓她在韓國的內鬥中身不由己,倒不如一了百了,至於亡國之痛,也能儘早的讓楊明去撫平。
而且,熊啟與王翦那樣說沒問題,但楊明若是也支援存韓,卻是會有問題的,楊明與韓國之間,尤其是因為明珠與紅蓮的原因,牽扯實在太深,楊明若是與熊啟和王翦一樣的態度,免不得會讓秦王政產生一下聯想,而那些聯想對於楊明來說必然是不利的。
很多事情對於君王來說,是根本不需要證據的,只需要他們覺得是就行了。
秦王政固然是非同尋常的君王,固然在未來是能夠成就千古一帝的人,但他畢竟還是一位君王,他就不可能超脫在這個身份之上形成的認知,那無關智慧,只是人性而已。
“滅韓啊?”秦王政沉吟著,對於楊明在這件事情上的決絕,他有著意外,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更符合楊明這個年齡之人應該做的事情。
而且,透過這件事情,最起碼證明,在對待韓國一事上,楊明最起碼沒有那麼強的私心,是真的在為秦國謀劃。
“滅韓一事還是再推遲幾年吧,眼下接受韓國納地稱臣,利大於弊,寡人和秦國不缺這幾年,而且,這幾年中也能讓我們騰出更多的精力去削弱趙國。”秦王政穩重地說道。
韓國從來都沒有作為秦國敵人的資格,但它卻可以成為秦國試探列國的工具,眼下秦國雖強,但列國若是能夠齊心協力,秦國還是有對手的,所以,對於韓國一事,秦王政還是覺得穩健一點的好。
況且,這幾年秦國也不是無事可做,秦王政雖然相信在未來的幾年內趙國必有大災,但在這幾年前,秦國依舊不能放棄對趙國的持續削弱之策,讓趙國疲於奔命,沒有時間與精力去休養生息,這樣的國策秦國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了,效果也還不錯。
“大王高見。”見秦王政已經下定決心,熊啟與王翦本來就是這種意見,自然是支援的,至於楊明,當然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只是,這樣的話,楊明不免就要在其中做些什麼了,因為現在韓國的劇本已經朝著原有的軌跡發展了,而被紅蓮拿下的楊明,可不想再出現紅蓮嫁給姬無夜那般噁心的情節了。
只是,有著當年雪衣堡的事情,若無命令,楊明再跑到韓國的話,事情就說不過去了,好在,現在的楊明已經有了更多的手段,想要對付紅蓮,未必就需要自己親臨韓國。
楊明思索間,心中已經打定了主意,只是,常年打工在外的鸚歌,這次又要忙活了。
想到這裡,楊明多少就有一種不忍的感覺,鸚歌已經在外打工好多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