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楚軍出城,那就是放棄了防禦的優勢,在對攻之中,尤其還是在己方兵力處於弱勢的情況下,莫說是項越和雷豹軍團,就是楚國最精銳的三大軍團和項燕盡在此處,也沒有那個底氣能夠在楊明手中取得勝利。
魏軍與趙軍血淋淋的教訓已經證明,楊明這個秦國護衛都尉的進攻能力,與那趙國李牧可稱這天下間的兩道絕巔,進攻,在楊明面前,只是班門弄斧而已。
但楚軍就真的只能龜縮在彭城,任由秦軍在楚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嗎?
一時間無論是項越還是英招,都陷入到一種進退不得的尷尬處境,此時的他們才意識到自己之前到底犯下了怎樣的一個大錯誤,那是足以致命的錯誤。
防禦是不能做到十成十的,而是應該在防禦中留下進攻的餘地,如今才能做到進退有據,而不是像現在這般,整個彭城楚軍上下,竟然因為秦軍挖了幾天的壁壘,修建了幾天的營寨,而陷入到眼下的這般近乎無解的困境之中。
在楚軍上下進退不得之際,秦軍中軍大營之中,楊明遇到了一個不算熟悉的熟人:魏庸。
“魏庸見過護軍大人。”一身布衣的魏庸向楊明施禮道。
“閣下這是代表魏國大將軍而來?”楊明明知故問道,若非是有著來自魏國大將軍的書信,魏庸自然不可能出現在這裡。
“正是。”魏庸道。
“所謂何事?”楊明問道。
“大將軍請楊護軍揮軍相助。”魏庸直接道明來意道。
“在出兵之時,魏軍與秦軍就已經分好了各自進攻的區域,睢陽那般屬於魏軍的攻伐區域,這個時候秦軍前往相助,恐怕不太合適吧?“楊明故作為難道。
在戰爭未曾開啟之時,魏國上下因為擔心秦國存心不良,特意定下了分兵進攻的決議,秦國對此自然也沒什麼意見,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魏軍順睢水而下,攻打睢陽,而秦軍則是從東郡而出,走定陶,過單父,經沛縣,一路攻城拔寨,直接打斷了泗水流域,最終兵臨彭城城下的情況。
但是,秦軍進攻的順利只是秦軍的順利而已,與魏軍毫無關聯,而魏軍的攻勢不僅不順利,更是在睢陽城下碰了個頭破血流,根本看不到一點取勝的機會。
在這樣的情況下,魏國上下再也顧不上曾經的擔心,只想著能夠請動秦軍,讓秦軍與魏軍合兵一處,共同對付楚軍。
只是,之前要分兵的是魏國,現在要合併的又是魏國,魏國什麼時候能夠做秦軍的主了?
魏國上下也知道這個情況,因此才有了此時魏庸出現在秦軍大營的事情。
“此一時彼一時,楊護軍,此時魏軍受阻於睢陽城下,短時間內難以突破,而秦軍若是進攻彭城,短時間內恐怕也難以破城,兩地僵持之下,若是出了什麼變故,恐怕秦魏合兵攻楚一事就要功敗垂成了。”魏庸說著自己的理由道。
“那為什麼不能是魏軍放棄睢陽,移兵至這彭城,與我們秦軍合力,一舉拿下彭城呢?到時候秦國將彭城贈給魏國,對於魏國上下來說豈不是一件美事。”哪怕楊明本就打算將彭城徹底困死,隨即再移兵前往睢陽戰場,相助魏軍拿下睢陽,但此時既然魏國主動相求,那楊明自然要拿捏拿捏姿態,坐地起價的事情,對於此時的楊明與秦軍來說正合適。
“楊護軍,你也知道,睢陽城下,大軍想要撤離並不容易,那楚軍又怎會坐視大軍東來與秦軍匯合呢?”魏庸略顯尷尬地說道。
雖然此時楊明的態度並不怎麼好,但魏庸還是有著自己的底氣的,因為他早已經選擇了與羅網合作,而羅網也承諾會在秦魏兩國攻楚的這場戰爭中,助他重新回到大梁的朝堂之上。
當然,羅網如此幫助魏庸並非是因為什麼樂於助人,羅網相助魏庸,自然也是有著自己的目的的,是要在魏庸身上得到足夠回報的。
對此,魏庸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過,眼下的他什麼都沒有,還能與羅網做生意,他才不會介意自己要付出怎樣的代價,反正那些代價最終是魏國要承擔的,又關他魏庸什麼事。
也正是因為羅網的承諾,魏庸才會篤定自己這一次的任務一定會圓滿完成。
“讓魏軍等著,我這邊還有些事情沒處理完。”楊明懶得與魏庸廢話道,雖然楊明要用羅網與魏庸合作,但羅網是羅網,楊明是楊明,羅網的事情,還不需要楊明親自下場。
魏庸見楊明態度冷淡,很明智地選擇了閉嘴,但在他的心中卻已經有了一個判斷:這位秦軍大將是因為羅網不怎麼待見老夫嗎?這種態度倒是正好證明了他會兌現羅網對老夫的承諾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