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整整十萬大軍,十萬的精銳。
十萬個家庭在這一戰中失去了頂樑柱,他秦王政失去了十萬能征善戰的將士,哪怕是以秦國的國力,面對十萬精銳的損失,依舊也要傷筋動骨。
看著軍報中冰冷的文字,在秦王政的腦海中不由浮現出楊明曾經對他的諫言。
“寡人真的錯了嗎?”秦王政沉吟著,生平第一次,在他的心中出現了對自己的懷疑。
“桓齮誤寡人啊。”秦王政想著不由攥緊了拳頭。
但不管秦王政如何憤怒,眼下他都必須壓下怒氣,因為秦軍的趙國的大敗,必然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當年蒙驁進攻魏國,結果被信陵君所敗,五國就趁勢糾結起合縱聯軍,一路進逼在函谷關,而這一次秦軍更是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比之蒙驁當年的魏國之敗更為慘烈,五國若是再一次組成合縱聯軍,那秦國所要面臨的局勢?
想到此處,秦王政根本顧不得其它,而是急忙派出內侍向相國府、昌平君府邸這幾個秦國重臣的府邸而去,眼下該如何面對因為桓齮之敗而有可能引起的動盪局勢,秦國必須拿出一個章程來。
歷次來,秦國雖然一次又一次擊退了諸國合縱聯軍,但其中的過程卻並不容易,哪一次不是豪賭?哪一次不是在刀尖上跳舞?如果有可能,秦國又怎麼願意再次面對那樣的局勢?
急急忙忙來到咸陽宮的呂不韋剛下馬車就看到了同樣是急急忙忙而來的昌平君以及已經卸甲歸田的麃公。
呂不韋三人彼此相視一眼,都從彼此的眼睛中看到了凝重之色。
隨即顧不得打招呼,匆匆向前而去。
當三人來到咸陽宮中殿之後才發現,在偌大的大殿中竟然只有秦王政一人,哪怕是郎將李信與中車府令趙高都未曾伴在秦王政左右。
呂不韋三人向秦王政見過禮後還未落座,秦王政的聲音就在大殿中響起:“上將軍桓齮被趙國大將軍李牧所敗,十萬大軍盡喪。”
什麼?呂不韋三人正要落座的身影瞬間僵硬在遠處。
“大王,是大軍盡喪,而不是戰敗?”麃公花白的虯髯邑顫,開口問道。
戰敗與全軍覆沒之間的差距還是極大的。
“是全軍覆沒。”冠冕的流蘇遮擋住了秦王政的臉龐,無人知道他現在是怎麼的一種心情,但在呂不韋與熊啟三人的心中,卻都感覺到了沉甸甸的壓力。
那可是十萬大軍,哪怕是數年前的五國合縱攻秦,秦國將聯軍擊退都不曾損失十萬的兵力,而眼下……
“大王,眼下形勢多變,秦國應早做打算才是。”呂不韋開口道。
“相國有什麼話說?”秦王政開口問道。
“趙國先是喪師十萬,如今雖然打敗了上將軍,但自身也是傷筋動骨,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反攻我們秦國,對我們秦國真正有威脅的楚國和魏國。”呂不韋迅速地分析著局勢。
秦國損兵十萬,雖然是傷筋動骨,但以秦國的整體實力而言,依舊是冠絕天下,趙國自保有餘,想要反攻,卻力有不逮,真正對秦國有威脅的是楚國與魏國,一旦讓魏國與楚國覺得有機可趁,進而再一次組織起合縱,秦國上下可就真的要頭疼了。
尤其是這些年來,秦國一直在沿著大河兩岸向東擴張,如今西起河東郡,經上黨、河內、東郡,除了依舊還在趙國手中的鄴城、安陽十數座城池之外,秦軍已經盡佔大河兩岸,阻斷三晉之國的戰略差不多已經實現。
但在順勢之時,河內、東郡一線是阻斷三晉之國的利劍,而在逆勢之時,從河內到東郡,卻是秦國拉的過長而狹窄的戰線,極容易被切斷,秦國沿著大河伸出的利劍,在鋒利的同時,同樣也很脆弱。
眼下秦軍新敗,若是魏國與楚國找準機會再加入其中,楚、趙、魏三國一旦合力,韓國必然也會加入,到時候,免不了又是一場列國合縱攻秦之戰。
而呂不韋這個久經風雨的老臣,在第一時間就看到了其中的危機。
“相國可有良策?”秦王政追問道,呂不韋看到的事情,他同樣也能看到,但想要化解眼下的不利局勢,他卻還需要聽聽呂不韋等人的意見。
“想要解眼下的危局,並不算太過困難,王翦、楊端和所部雖未大勝,但也未曾大敗,兩人手中依舊有著六七萬大軍,讓兩人撤軍退入上黨郡,楊端和守上黨,王翦進駐太原郡,以防趙國故地亂民復起。”呂不韋有條不紊地向秦王政講述著策略道。
“相國,如今護軍都尉以及龍虎禁軍就在河東郡,何不讓護軍都尉率領龍虎禁軍進駐太原郡,這不比讓王翦進駐太原郡更方便嗎?”熊啟開口質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