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孽鏡!> 第四章 晴空海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章 晴空海岸 (1 / 3)

“晴空海岸”位於華僑城國家溼地公園旁,三幢瘦高略帶弧線的摩天大樓面朝煙波浩渺的東官灣,右側被溼地公園和歡樂海岸環繞,左側則可遠眺大名鼎鼎的“春筍”華仁總部大廈等一眾後海簇新的城市海岸天際線。三百多米的高度,保證了絕大多數業主可縱覽整個東官景色,天氣晴好的時候,還能在夜晚看到香島五光十色的霓虹。

雖說“晴空海岸”沒有區位差不多的“東官灣一號”聲名顯赫,但無論價格還是豪奢程度都比“東官灣一號”有過之而無不及,屬於華國豪宅天花板系列的樓盤。

這個被稱為華國豪宅天花板的專案,由林若卿親自操刀,從拿地,到設計、再到宣傳銷售,都由她親自把關。

說起來,這還是一段業內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原本這塊地面積不大,建豪宅缺少綠化和配套,建普通高層又浪費了如此優越的地點。林若卿另闢蹊徑,將地上一層至四層全部改成花園、泳池、露天展望臺、室內高爾夫、兒童樂園,除此之外還專門用三層裙樓以及三層頂層打造了世界級的室內景觀——“天之極”,在落成當天就因為大量紅貴和廣南新貴的捧場,一舉躍升為和都城“東宮”、申海“三十三號俱樂部”,以及香島“上西樓”齊名的頂豪俱樂部。

“東宮”、“三十三號”和“上西樓”,都屬於成名已久的頂層俱樂部,“東宮”成員大多來自正界,而“三十三號”則大多來自金融界和商界,至於“上西樓”則魚龍混雜,除了香島和內陸富豪,還有各界精英領袖,以及國外的知名人士,甚至混了不少間諜在內。

這些俱樂部自然不是以玩樂為主,更重要的作用是交換資訊,結成聯盟。而“天之極”能一躍成為頂層矚目的俱樂部,不僅是林若卿的設計得到了見慣了豪奢建築的貴族激賞,更重要的還是林建業的人脈起了作用。

有了“天之極”和各種一戶一梯、私享SPA、空中直升機坪等等一系列的配置加持,“晴空海岸”創造了歷史性的記錄,不僅賣出了天價,還完成了東官第一個豪宅日光的壯舉。

時過境遷,無人不讚賞林若卿的眼光,但在幾年前,如此大膽超前的想法,卻沒有人看好。

林若卿自己就住在“晴空海岸”三叉戟的中間最高的那棟頂樓,以現的價格來算,這套面積一千多平方的複式樓價格在三億以上,屬於全國都排的上榜的豪宅。

東官灣遊艇俱樂部距離“晴空海岸”並不算遠,沿著濱海大道直行至歡樂海岸左轉,就到達了“晴空海岸”。

“晴空海岸”的大門和“晴空海岸”的三棟現代感十足的玻璃摩天大廈風格完全不相容,大門建築採取了華國古典皇家風格,琉璃瓦頂、白玉勾欄,朱漆大門釘著金燦燦的門釘,碩大的黃銅獅子門環威嚴肅穆,神似新華樓,整體建築絢麗而端莊,懸掛的牌匾上寫的是“晴空樓”三字,牌匾左下側的落款——“文力”兩個字更是嚇人。

車輛在大門口微微停頓了一下,屹立在一側的攝像頭,檢測到了廣A99999的車牌,閃了下紅光,前方的大門沉沉開啟,露出了長長的林蔭道。

勞斯萊斯順著長長的林蔭道,向著盡頭呈彎月狀排列的三棟高層駛去。這三棟樓下面七層恍如臺階的裙樓連在一起,上面三棟,以中間的主樓最高,下面又有空中迴廊相互連線,如同三叉戟插了根香腸,因此被戲稱為“海王樓”。

七層的裙樓此際燈火通明,接天的高樓則是燈火點點,與星空連成了一片。左側是半長在水中的水杉林,繁茂的枝葉在晚風中搖曳。一圈又一圈花園上種植著修剪得很是奇幻的造型紫薇、羽毛楓、羅漢松等珍稀樹種,如同林間島嶼。小型的花園島嶼又透過一條一條木質棧道與溼地水杉林巧妙融合。一側是古木參天瑤林瓊樹的原始森林,一側是倒映著月光星輝的廣袤湖泊,無論是開車,還是散步,漫步其間都像是在茫茫山野之中,極為震撼,完全無法想象這是世界級都市的中心位置。

這條營造出森林意境的林蔭道,每一株樹木價格都在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也是林若卿的神來之筆。

當初,這依靠著歡樂海岸心湖的狹長地塊十分雞肋,尤其是前面這一段,本身窄不說,還受到地基影響,修樓不合適。倘若是建小區配套,這塊區域的面積實在又太大了,還距離適合修樓的後半截很遠。這裡的地價不便宜,想要賺錢就得把樓修得非常密集,這又不符合容積率要求。總而言之,諸多限制讓其他地產公司覺得拍下這塊地沒什麼賺頭。

唯有林若卿和李啟明對這塊地展開了競價,最後自然是志在必得的林若卿高價拍下,當時李啟明還放話說等著看林若卿和華隆的笑話。

李啟明沒說錯,這極有可能是個笑話。

董事會對林若卿拍下這塊地的決策極為不滿,看在她爹林建業的面子上,沒有指責什麼。她大筆一揮,將這偌大的狹長地塊,改成了一側濱湖,一側種滿古樹的林蔭道,後面所剩不多的地塊,還只修三棟樓。這樣的創意更是招來了董事會一致的反對。

當年東官的房價不過三萬,而林若卿只賣二百九十九套的方案,意味著每平方至少要賣到十五萬以上才能保本,在當時來看,這幾乎是必定撲街的策劃。

可不管董事會和公司上上下下多少人反對,包括父親都不支援她,林若卿仍堅信華國豪宅市場已經成熟,只是沒有好作品激發眼界高企的紅貴們的購買慾,於是她以自己的股份協議對賭,立下了半年完成百億銷售額,在當時看來瘋狂至極的“必輸協議”,才讓董事會不再反對這天才般的構想,創造了華國豪宅界一天銷售過百億的神話。

這個夜晚,林若卿徜徉在自己熟悉萬分的路徑上,又生出了些許感慨,除了她自己,沒有人知道這條路、“晴空海岸”和瀕臨危機的華隆,承載了林若卿多少希望和心血。

此際她看著窗外那藏在都市水泥森林中真正的一片森林,在風中聳動的高高樹尖遮住了不遠處的高架和低矮的樓房,那些摩天大樓冒在成片的綠影上,就像莽莽森林中的通天塔,彷彿異想世界。

她喜歡這種在一片荒原灘塗上建造出新世界的感覺。

熱愛這種能創造“美”和“奇蹟”的感覺,也是當年她在即將成為“KBF建築師事務所”合夥人的前夜,毅然決然回國的原因之一。

完成世界級地標是每個建築師的夢想,但在“KBF”,那是高階合夥人才能主宰的專案,如果留在“KBF”她想要實現夢想實在太難了。

可回國之後,發現華隆的經營理念與自己背道而馳,也不止是華隆,當時整個房地產圈都沉浸在城市化的狂歡中,每個人都想要賺快錢,幾乎沒有企業在認真的做建築,他們只是修建了一棟又一棟粗鄙不堪的醜陋水泥養殖場,將人當做牲口一樣圈養在裡面。他們完全不在乎建築的初衷,也不在乎城市並不是野蠻、粗俗的,毫無精神的載體,他們只想要圈錢。

她厭惡這種感覺,並努力的想要改變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