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震的葬禮結束後,倪坤走了,走之前搞定了靚坤上學的問題。
靚坤也開始在臺北的學生生活。
靚坤要就讀的學校叫“萬華高中”,位於臺北市萬華區。
萬華區原名“艋舺”。
韓寒說:文人的致富領頭羊是專寫科幻的倪匡,由於看這類的人文化水平都不太高,所以他怕姓名裡兩個字一個都不識,改名為“廢品(Westrel)”,就是現在大多數人所鍾愛的衛斯理先生。
艋舺的改名大概也是這麼個原因。
艋舺是臺北市最古老的城區,是臺北市發展的起點。地名的由來是因平埔族獨木舟和獨木舟聚集的地方為“艋舺”,原住民語“moungar”,當年來臺的福建泉州人聽到,就以“艋舺”漢字的閩南語發音monga為諧音。當時,他們除了射魚維生外,並以獨木舟載運所產的蕃薯、苦茗順淡水河而上,和漢人進行物物交易,淡水河濱群舟蝟集,如此景象成為“艋舺”地名的由來。
而在1975年的艋舺,已經化為臺北市最繁華的街市。
靚坤聯想到了香港的油麻地。
油麻地之名,與油麻地天后廟有密切關係。因為當時天后廟前的土地是漁民曬船上麻纜的地方。不少經營補漁船的桐油及麻纜商店在那裡開設,故被稱為“油麻地”。
而在1975年的油麻地,也已經化為香港最繁華的街市。
……
靚坤走過艋舺的街市,踏進“萬華高中”,迎面而來的就是“教官”的“諄諄善誘”:“我見過壞學生從一個學校轉到另一個學校,你更好,從香港轉到臺北來了嚯!你小心點,你要是敢在學校搗亂,我是不會客氣的哦。”
訓過靚坤之後,教官開始訓另一個轉校生:“你叫周以文喔?兩年換三個學校啊?你在樹林(臺北縣樹林中學)的時候還曠課半個學期?你很忙喔,事業做很大喔?我告訴你喔,你就給我老老實實的、安安分分的把書唸完,你不要給我亂搞喔。”
在教官的帶領下,靚坤和周以文跟在他身後去教室。
不同之處就是,經過少年警校嚴格訓練的靚坤,站的時候站得筆直,走的時候昂首闊步;而周以文則是鬆鬆垮垮地塌著肩膀,雙手插在褲兜裡。
“嗯。”周以文從鼻子裡哼出聲音,作為對教官的回應。
教官回頭看著周以文,罵道:“嗯什麼嗯?大便啊?嗯?”
不過,教官確實威風,幾個看起來就不是好學生的傢伙,本來要從教室出去的,見到走廊裡的教官,又嚇得退回去了——哪怕教官已經走過去了。
回過頭的教官,往教室裡瞟了一眼,指著教室裡面正在打撲克的學生喝道:“誒!賭博啊!”
教官把那幾個打撲克的學生從教室裡揪出來,在走廊上站成一排,挨個用藤條打手心,一邊打,還在一邊繼續說教:“膽子倒很大啊,那就不要躲嘛!”
被安排在教室裡面坐下,位子倒是蠻靠前的。只是穿著紅色絲綢西裝的靚坤、穿著樹林中學校服的周以文,和周圍穿著“萬華高中”校服的其他學生們相比,顯得如此格格不入。
課堂上,老師在照本宣科,騙工資;而學生呢,有的正在吃泡麵補充營養,鬼知道他的營養是怎麼流失的,有的在打撲克,賭得不大,只是硬幣而已。
靚坤感覺有人在拍自己的肩膀,一張紙條從背後傳過來,封面上還寫著“新來的”。
看來是給自己的。
展開紙條,裡面寫著:“明天放學,堤防上,帶3000元來拜碼頭,要不然”,後面畫著一支“苦無”,臺灣方言叫它“扁鑽”。
靚坤把紙條團成一團,扔進了正在講臺上低頭念課本的年輕女老師的懷裡。
戴著眼鏡的年輕女老師展開紙條,看了之後,勃然大怒,把課本往講臺上一摔,說道:“無法無天!無法無天!居然連老師的保護費都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