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阿斗> 第五卷 天下大勢 第五十章 流言四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卷 天下大勢 第五十章 流言四起 (2 / 3)

以前在曹操麾下的時候,出征之時張郃定為先鋒。而主帥大多數夏侯惇、曹仁,乃是曹操本人,這樣的安排,張郃也就認了,本來以為如今夏侯惇。曹仁都死了,這輪也該輪到自己當一回主帥了,可是沒想到,主帥變成了曹真和司馬懿,想再回去當先鋒吧,這先鋒又被鄧艾、夏侯尚等人所取代。更多的時候,曹真和司馬懿都不用張郃,特別是司馬懿,乾脆把張郃當個吉祥物擺著。這讓張郃心中鬱悶之外,也有一絲的無奈,但是更多的是怨恨,對曹真、司馬懿的怨恨,還有對曹丕的怨恨。

其實這也不能怪曹真與司馬懿。張郃畢竟是曹操當年所倚重的將領,又是官職左將軍,放在朝中也是一等一的大官了,平日裡曹真和司馬懿所指揮的,最高不過是雜號將軍級別的,這一下子蹦出來一個左將軍,又是資歷很深的那種,曹真和司馬懿就是想指揮,也怕指揮不動,同時更害怕萬一有個差池,張郃受傷或者身死,影響軍心。相比起來,就是死三五個雜號將軍,也不如死一個左將軍對軍心影響大。

於是乎,常常會出現一個情況,那便是每次大戰,正面迎敵衝鋒之時,從事沒什麼事情,等到快要勝利了,才輪到張郃上場,而撤退之時又是張郃隨中軍一起撤退,殿後總是交給了別人。

張郃幾乎沒有與敵人交戰的機會,這也使得張郃立功的機會大大減少,相反諸如鄧艾、郭淮之流,反而如同坐火箭一般竄了上來。

曹真畢竟是曹家的宗室,張郃對曹真不滿也只能忍著,但是對司馬懿就不同了。在張郃眼中,司馬懿論資歷,不如自己,領兵打仗,張郃自認為不輸給司馬懿,司馬懿坐到張郃頭上,張郃早就不服了。暗地裡張郃對司馬懿的所下的命令總有些陽奉陰違,而因為張郃的身份官爵,司馬懿也不能拿張郃怎麼樣,但是這矛盾,卻是紮下了。

單論武將的本事來說,張郃肯定比夏侯霸難纏好幾倍。但是張郃久為出陣,心中必然立功心切,這恰好是最容易利用的一點。反觀夏侯霸,知道自己本事不行,八成會老老實實固守。若是換做張郃,必然想方設法用盡計謀來殺傷蜀軍,博取功勞,這便是張郃最大的弱點。

作為防守的一方,最忌諱的便是不老老實實的防守,老是想一些計謀退敵,若是自己智謀過人,有必勝的把握也就罷了,若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反而會弄巧成拙。就好比當初曹仁與周瑜大戰,雙方想著法來回劫營,但是每次都是劫營的一方失敗而失去主動。

……

旁邊諸葛亮乾咳一聲,開口說:“陛下,士元說的對。夏侯霸此人年紀,經驗,本事都遠遠不如張郃,所以定然會安分的固守到底,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而張郃若是至此,定然不會向夏侯霸一般安分,這便是我軍獲勝之機!所謂溺死者,多為通水性者,便是這個道理。”

一般情況下,新手做事情都是小心翼翼,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好比游泳,那些不會游泳的人知道自己不會游泳,見到水就不敢靠近,而剛學會游泳的人,頂多敢在淺水的地方撲騰兩下子,只有那些水性好的人,才敢向深水裡遊,出事故的機會便大大的增加。

如今夏侯霸就是那個剛學會游泳的人,入水自然是小心翼翼,而張郃便是那水性好的人,一下水就玩花樣游泳加潛水閉氣。這所謂小心駛得萬年船,如此算來,夏侯霸這種人就算佔不到太大的便宜,但是也不會吃多少虧。

只聽諸葛亮接著說道:“陛下,我們何不散佈一些謠言,引張郃前來!況且鄴城那邊,陛下也可以讓那人走動一番。”

諸葛亮口中的“那人”,便是徐庶。

徐庶的臥底身份,諸葛亮是知道的。當年“元直走馬薦諸葛”,徐庶走的時候就已經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諸葛亮了,所以諸葛亮知道徐庶的身份。反觀龐統卻不知道,畢竟那時候龐統還是一心想要投靠江東,所以徐庶也沒有引薦龐統。

龐統也算是蜀國核心大臣了,也隱隱的知道在魏國內部高層,有一個蜀國派去的奸細。龐統的聰明才智,也早就猜出來那個奸細就是徐庶。不過龐統卻沒有傻到找劉備去問,這事情,龐統知道了也得繼續裝作自己不知道。

……

阿斗答覆了江東的使者,表示不與孫權爭奪南陽,同時為了解除孫權的疑慮,還約定就算蜀軍攻下了南陽,也會雙手奉送給孫權。

孫權是吃一鑑長一智,當初跟劉備口頭約定了一番,結果愣是十幾年後費盡心思才將荊州弄回來,這一次孫權的使者說什麼也要阿斗寫下字據為憑證。同時為了防止阿斗拖時間,又或者防止阿斗斷章取義,又在字據上註明了時間和範圍。規定如果蜀軍佔領南陽任何一郡,一年內需要歸還給東吳,同時將南陽每一郡都標明瞭。

不過這其中卻不包含武關。而孫權派來的使者顯然也是受過孫權的囑託,武關不要也就罷了。畢竟武關是長安的門戶,而孫權也很懂得取捨,人家的大門就留給人家算了。

如此,孫劉雙方可謂是打成了共同伐魏的意願,蜀國有了一個奪取司隸的機會,日後可以憑藉著司隸,進軍河北;而江東則取南陽,將戰線連成一片,同時也為日後攻取兗州、徐州等地積累資本,可謂是皆大歡喜,

……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