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九章丹注》不是一本調藥聖經,裡面不涉及調藥手法,但這是一本學習傳統調藥體系的調藥師入門最好教科書。
它可以幫助調藥師更好地理解調配魂藥是怎麼的一個工作,需要進行哪些步驟,各個步驟有什麼用,及對於最後調配出的魂藥品質有怎樣的影響。
《九章丹注》的問世讓人族的調藥學,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突破式的發展,那時的經驗式調藥手法也確實已經到達了頂峰,知識體系的大樹再也沒有一絲縫隙去長出新的枝丫。
就算仍然有不甘心於此的宗師巨匠去往深處研究,亦是沒有找到新的進展,直到蘇門轍那個“元素結構週期表”的出現才打破如此僵局。
中古那個變革之風吹滿整個人族的年代,每個人都想對修煉之法提出變革創新,而不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往上攀爬,這與上古很不同。
那個諸聖時代,流派的爭鳴,思想的劇烈碰撞,讓很多人學會了打破思維上原有的框架,敢於去想,也敢於去實踐。
而且又有數位開創出全新體系流派的絕代聖級人物來作為榜樣,自然再也沒有人認為原有的東西是不能顛覆的。
或許是因為蘇門轍用數字卻命名元素結構所帶來的靈感,讓當時一位對數字極其敏感的調藥師華羅生,迸發出了用數字運算去表達調藥的心思。
在此之前,人族對於數學的研究並不深,還只是停留在加減乘除這四個簡單的運演算法則上,因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數學的需求也不高,有這四則基本運算就已經夠用了。
華羅生當時便猜想,既然植紋印結構可以分看成多個元素結構的組合,而元素結構又用數字去表示,那麼調藥的手法與過程是否也一樣能用數字運算去表示呢?
於是,華羅生就針對自己的猜想,在感知玉簡中寫了一篇叫《數字與調藥之間難道真的沒有聯絡嗎?》的純粹猜想性文章,懸掛於鳴道場中,在所在的城市裡發表。
所謂的鳴道場是當時人族社會流行的變革之風所催生出來的產物,幾乎每個城市內部都佈置有一個鳴道場。
這鳴道場是一座只有一層的高大建築,外面形狀是半球型,裡面的正中置有一個高臺,臺外一片空曠,沒有放椅子。
其穹頂繫有垂釣而下的繩子,繩未掛有由琉璃石與熒光粉製成的透明罩籠,供人用於放置玉簡,平時一入場中,無數個罩籠閃爍著光芒,就宛如夜空上的繁星點點,繩子輕蕩,搖曳萬千智慧星辰。
那些罩籠剛好到一個成年人伸手就可以觸及的位置,但沒有佈滿整個空間,而是留空了高臺的上方,那個留空之地懸吊著無數小鐘鈴,而吊住它們的正是繩子的另一端。
這繩子是用一種名叫息輝藤的星植所編制而成,此星植纖細且極具韌性,還有一個很神奇的特性,當只要有別的魂息留在上面,就會自動吸收少量遊離的星能自行發亮。
那散發出光芒色澤,是如驕陽般的淡紅色光輝,魂息越多,亮度就越大,到了極限時,紅色的光輝便會轉為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