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9.附 (1 / 4)

【風土習俗】

ps:以下一段段情節,穿插於正文之中,順序未定。

【青娘廟】:根據《蜀國瑣碎聞》記載,橫山有一棵不知年齡的古老柏樹,許願極其靈驗,後人便建立神廟。相傳是某國前朝大臣為國殉難,家眷逃散而盡,只有年幼女兒不肯離去,提劍自刎而死,鮮血浸染柏樹根部,她的魂魄因此依附於老柏。但是事實的真相是,當時那位愚忠於前朝的文臣,舉家皆跟隨這位禮部侍郎自盡而死、或自刎或懸樑或投井或服毒,唯獨已經“情竇初開”的幼女不願殉國,文臣便一劍刺死了女兒,最後她成為一位怨靈,生生世世都在等待那位情郎。生性良善,對凡夫俗子多有陰蔭庇護。

(這一節故事情節,主要表達“忠孝”之間的艱難抉擇,以及“家國大義”與“兒女私情”的衝突。並無絕對的善與惡。)

【韓公廟】:祭祀韓淵然。相傳韓淵然本是女兒身,修行秘法得以轉為男身,能夠出入陰曹地府,驅使黑白無常為其辦事。宣稱只要知道死者的生辰八字,設定香案,點燃三炷香後,就能夠以一根繩索將其從地府拘押回陽間,然後與死者親屬的所有問答,絲毫不差。

韓公廟初建時並不顯於世,香火幾斷,後來是被人發現韓公廟雖然破敗不堪,但百年以來,至今蚊蟲蛇鼠等等,始終都不敢進入廟中。經過一個道士流派的大力渲染後,被皇帝正式敕封為“顯華侯”,後被進為“靈順公”,之後不斷被數位皇帝不斷“累加”封號,原本一座本該被官府禁絕的民間淫祠,最後以至於被當今天子冊封至“廣惠顯華靈順崇和大帝”,民間信仰、香火極其鼎盛,勢頭幾乎壓過了三教。韓公廟供奉有一部《昇天寶籙》,是【道教陰事經韻】之一,“無上隱諱昇天寶籙,度人不死之神度,南極長生之神度……”的確屬於道門“正經”之一。

(這一節故事情節,主要在這個國境內,三教借“大義”之名、層層聯手、一起鎮壓這座淫祠,主要闡述修士為何對“神道世界”的天然憎惡。)

【井龍】待嫁女子在河邊撿到兩枚蛋,揣在懷裡回家後,很快就懷孕,被家族和村民詰難譏諷,尤其是與她定親的男子尤為絕情。女子為表清白,羞憤投井自盡。夜間有兩條蛟龍從井口爬出,每年清明時分必然前來複仇,興風作浪。而男子家族剛好有修士靠山,便年年與兩條白龍鬥法。

(此節最終結局暫定,男子是幡然醒悟而“認子”,還是死不悔改,皆可。主要闡述一個觀點,無論是人還是異類,皆有“畏威而不畏德”的劣根性。)

【地屍】神木王朝的臨姚一帶,有個古老習俗,人死後並不會立即下葬,而是必須曝曬一整個夏秋,等到血肉腐爛以及曝筋曬骨成幹,才可入土為安,否則就會變成兇戾之鬼,危害人間。

(此節講述一位注重禮儀的中年腐儒,有京城世族背景,家道中落後,便被政敵京官排斥,“貶謫”來此擔任主政官員,自恃問心無愧,一心為民,想要以儒家大義教化百姓,不但沒有入鄉隨俗,反而不分青紅皂白便強硬更改世俗,使得短短三年之內,兇魅橫行。後來請來修士實地勘察,才發現是因為臨姚此地曾是古代戰場之一,不曾記載入地方縣誌,所以“地氣極陰”,很容易孕育出兇惡鬼魅。此節宗旨,是闡述某些讀書人分明一心為民,為何卻往往好心辦壞事。可以順便延伸到朝堂之上,為何遍觀史書,忠臣總是被奸佞打壓得抬不起頭來。繼而又引申出“帝王術”“屠龍術”(皇權、權相)之爭的精髓。)

【青峽神女】青峽相傳是青帝足跡化出的一條峽谷,青峽有六座山峰,各有典故淵源。其中一座娥眉峽,所尊奉祭祀的神女,為青帝的嬪妃之一,葬於娥眉峽之巔,死後精魄化為靈芝,千百年來庇護過往船隻。

(此節講述一條本可以“走江入海”、從而化龍的“惡蛟”,因為愛慕娥眉峽神女,便一直滯留於青峽,最後因為始終得不到神女的情意,惱羞成怒,大鬧青峽,江水滔天,其中娥眉峽一段江水更是浪高百丈,想要水淹神女廟。)

附1:精者,非鬼也,物活曰精,人死曰鬼。鬼者,非神也。聚陰為鬼,聚陽為神。

“日,陽精,而雷、電、虹、霓皆陽屬;月,陰.精,而雨、露、霜、雪皆陰屬。星宿風雲,陰陽之間。日月,恆有者也;雷、電、雨、露之屬,不恆有者也。星宿體生於地,而精成於天,風雲皆從地起而行天者也,故兼陰陽之氣也。”

熒惑火精生朱鳥,辰星水精生玄武,歲星木精生青龍,太白金精生白虎,鎮星土精生乘黃。

【文史資料篇】附2:《吹劍錄》、《洞冥記》、《幽冥路遊記》《拂雪錄》,《東周列異傳》等,都是大修士記載精怪鬼魅的優秀筆札,娛樂性和參考性都極強。

《鐵劍輕彈集》

作者被儒家許多書院選為天下百年、十位“正人君子”之一。

《玉山燃雪談》:無名氏著作,詳細記載了王朝這個“三世王朝”百年間的朝廷掌故、宮闈秘聞、歷史事件、人物軼事、詩詞典故、文字書畫、金石碑刻、等諸多內容,被後世譽為“色彩斑讕,辭藻絢爛,堪稱一幅百年書畫長卷”,尤其“演化佛經中故事,幻奇之極,想象瑰麗,冠絕天下”,既是籍籍無名鄉野之民所寫的一部稗官野史,也是備受推崇的優美散文集。後世儒家有書院專門研究此書內容。

附2:“神仙之說盛行,大暢巫術,鬼道愈熾;佛教傳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多鬼神志怪之書。其書有文人撰述,也有出於釋道二教的徒者。

文人之作,雖非如釋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為小說,蓋當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矣。皆有‘借鬼神敬天地、砥礪浩然氣’之大志。”

志怪小說是官方“御用文人”的重於宣揚神道,還是江湖之遠的純粹文人,傾心於個人記錄怪異事蹟,以及小說中表現人生情趣的迥異、多寡,其間區別,不得不查。

附3:“見怪不怪,其怪自滅。”是說驚嚇之下,陽火只要不被鬼物散發的陰風一吹即滅,邪祟陰物往往不敢真正近身。

【舉頭三尺有神明】,每個人的頭頂三尺,都有一尊持書薄(功德簿)的元神,性屬陽精,專門記錄一個人此生的功過得失。它的存在,本身就對陰冥鬼魅擁有震懾作用。只有那些福澤單薄、魂魄不定之人,(風吹草動——風吹魂魄搖晃)才容易被妖物盯上,覺得有可趁之機。

【祥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