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七,長大了啊。”
談寧溪偏過頭來,沒有接話。
陳跡起身,拍了拍屁股:“算了,算了,這些事姑且不說了,你既然要去南邊了,我這邊剛好有那邊的人,不如跟他一道去,多少是個照應。”
談寧溪哦了一聲:“我問問爺爺。”
“嗯,不管老人家是什麼安排,給我回個話就行,這幾天我先拖著那混蛋。”
談寧溪看過來,面露疑惑。
陳跡解釋道:“等你有了決定,我再跟你細說。”
陳跡自是決定透過談小七看看孫大公子的底線,凡事要做兩手準備,誰也說不準他那姐姐會不會真有一天,就突然看孫大公子順眼了,他拗不過,只好先探探底細了。
談寧溪有種很不好的感覺。
……
送走談小七,陳跡交代了小染好好看家,帶著申秋和桂春去了剛剛成立的“陳記”總店。選址在長樂坊隔一條街的地方,一棟三層樓宇,外加後邊一個算上建築面積,約摸有個一畝半面積的建築物。目前已經開始最初的改造升級。這是陳跡憑藉手裡掌握的好大一部分“雞肋”契約,再借用方景瑜背後勢力,硬生生從敵方嘴裡搶過來的。如此一來,也就意味著雙方之間很難有緩和的餘地了。
當然憑藉他一人之力也做不起來這個,方景瑜在當中佔了三成股,據說有一成更被直接孝敬給了徐國公。由此那些受到排擠的小商戶也硬著兩層頭皮跟著下注了。
陳跡在此之前,專門召開了一次大會,將原本的生意線頭都理了一遍,清了一部分人,剩下的共患難的兄弟們也重新理了股,一切都開始步入了正軌。
目前的局面,想來對方不會太過“明目張膽”的敵對,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試探,因而陳跡已經發下話去,要鞏固已有的商業成果,爭取更大的勝利。
箇中詳細,陳跡已經寫了厚厚一摞的策劃,因為那些小商戶的加入,他手上能夠用的商業人員也就多了起來,簡單培訓過後也就扔到了各個崗位磨礪。而且為了“穩住”這些人才,他提出了一條獎勵措施,也就是每個掌櫃年終都能從當下一年執掌店裡的純收中抽一成。
雖然不知道結果如何,開頭倒是幹勁滿滿了。
陳記三樓大會議室裡,陳跡召集了所有的“股東”,滿打滿算已經十九人了。只是原本跟他一起“創業”的官二代們,如今只剩下不到八個,其餘的都是被逼到絕路,硬著頭皮過來報團的商戶老闆。
陳記如今暫定有“農場開發管理”、“綢緞”、“酒樓”、“雜貨”、“致知書局”五個板塊,具體的劃分姑且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調整。當然還有一個“對外聯絡”業務暫且之只在小圈子裡傳播,具體由宋清明負責。
對於那些剛剛參與進來的小商戶們,真正看到了桌上坐著的這些人時,才知道外面傳言不假。
雖然比不過那座王府坐鎮的“前東家”,一個國公府公子,兩個知府公子,其他也都是本地駐守武將的公子,雖然都不是嫡系,但也足夠去外面說道說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