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長河落日第三十一節彭烈和雷重的忠告驚醒了沉醉於勝利之中的鐘繇,他接受了雷重的建議,迅速書告彭城前線的呂布,提出了乘勢攻打徐州的設想。
五月初十,大軍橫渡穎水河,向渦河飛速前進,這時,八百里快騎送來了朝廷的聖旨。
朝廷要求鍾繇即刻分兵支援魯陽、昆陽一線,確保穎川的安全,阻止荊州軍威脅洛陽外圍。
至於豫州之戰,朝廷認為現在已經達到了攻擊目的,大軍不但佔據了梁國、陳國,還有可能佔據汝南,而袁譚遭此重創後,一蹶不振,難以東山再起,不足為慮了。
今西路大軍在南陽戰敗,東路大軍受阻於彭城、郯城一線,如果再不迅速穩定戰局,豫州之戰的勝果可能轉瞬即逝。
鍾繇目瞪口呆,他萬萬沒想到朝廷竟然不顧豫州戰場的安危,斷然下令呂布、高順撤出彭城、郯城一線,命令王當撤回武關。
這道聖旨的意思很明白,南方戰事結束了,天子和大將軍要率軍出征西疆了。
此刻豫州還沒有完全拿下來,大軍還在追殺袁譚,如果呂布撤出徐州,高順撤到琅琊國,王當撤回關中,那麼西路戰場上的荊州軍就可以傾盡全力猛攻魯陽、昆陽一線,威脅穎川,而曹操也能迅速集結大軍,全力支援袁譚反攻豫州。
也就是說,鍾繇在分兵回援魯陽、昆陽的情況下,在剩下屈指可數的時間裡,要想全取豫州,把袁譚徹底趕出去,根本不可能。
現在對鍾繇來說,當務之急是鞏固現有戰果,重新部署兵力,以確保大軍能守住汝南、陳國和梁國三個郡國,確保豫州之戰不會功虧一簣,一無所獲。
朝廷的理由冠冕堂皇。當初是鍾繇和呂布強烈要求攻打豫州,朝廷也給了三個月時間。
現在三個月的期限快到了,而鍾繇和呂布也基本上完成了預定目標,那麼朝廷當然應該按照原定方案迅速結束南方戰事,轉而全力實施西進平羌之策了。
但這個理由的背後卻有更深一層含意。朝廷不希望鍾繇全取豫州,不願意看到他在短短數月內建立如此大的功勳,更不希望鍾繇因此在軍中站住腳得到更多統領軍隊的機會。
南陽戰場上的失敗,鍾繇肯定要承擔一部分責任。他不但是穎川大軍的統帥,更是開闢豫州戰場的主要策劃者,如果沒有開闢豫州戰場,南陽戰場不可能出現如此慘重的失敗。
另外他又沒能在朝廷規定期限內全取豫州,因此就算朝廷高抬貴手,讓鍾繇功過相抵,他也沒有繼續統領大軍的可能了。
在北疆人把持朝政的今天,像鍾繇這種鋒芒畢露的非北疆系大臣,肯定是重點打擊的物件。
鍾繇憤怒了。長史鄭渾、司馬袁霸等從事雖然也是怒氣沖天,但從大局出發,他們還是勸諫鍾繇冷靜一點,以遵從朝廷的旨意為好。
不管怎麼說,就憑鍾繇在兩個多月時間內收復豫州三個郡國的功勞,他回朝後即使不能升官,但也不至於會受到懲處。
鍾繇召見各部將領,宣佈了朝廷聖旨,商量下一步的攻防之策。彭烈幸災樂禍。
他陰陽怪氣地調侃道,大人,你還是急速分兵回援魯陽吧。我和雷大人率軍北上睢陽,幫你擋住袁譚和曹操的反攻,免得你顧此失彼,兩手空空,最後落下一個被檻車豐押回京城的悽慘結局。
鍾繇怒目而視,恨不得一拳砸在彭烈的笑臉上。一個多月來,豫州之戰都在鍾繇的操控下順利進行,自始至終沒有一場硬戰,每一場戰鬥的背後都是陰謀詭計,這讓打了十幾年硬戰的各部將領們對鍾繇很是鄙視。
這樣繼續下去,就算把徐州打下來了,功勞也是鍾繇一個人的。所以大帳內的將領們此刻和彭烈一樣,個個興高采烈。
豫州戰場上的統帥要換人了,這個陰險卑鄙的老頭子總算要滾蛋了。雷重及時站了出來。
他鄭重警告各部將領,豫州之戰不是結束了,而是剛剛開始。在東、西兩路牽制戰場一個打敗了一個撤軍的情況下,劉表、袁譚和曹操的軍隊很快就會從東、西兩個方向向豫州展開反攻。
隨之而來的是一場硬仗,一場苦仗。這一戰結束了,把叛軍打敗了,豫州三個郡國才算真正收復了,我們才能在豫州站住腳,才能穩定豫州各郡國,才能持續威脅荊州和徐州,為下一步大軍收復荊州和徐州打下堅實基礎。
彭烈和各部將領霍然醒悟,神情隨即凝重起來。
“接下來的仗如果打贏了,我們都有功勞,如果打輸了,我們不但損兵折將,一無所獲,而且個個都要受到朝廷的責罰。”雷重繼續說道,
“不出意外的話,天子和大將軍將在本月底率軍西征,朝廷不會再撥錢糧給我們。也就是說,呂布、高順和王當三位大人只能在東、西兩翼戰場給我們一定的幫助,能不能守住豫州,只能靠我們自己了。而大軍的錢糧也只能從豫州各郡國籌措。仗打得越長,我們失敗的可能就越大。”鍾繇的臉色變了。
他感激地望著雷重,雷重這番話給他解了圍,穩定了軍心,但同時也讓他看到了自己所面臨的危機。
他想到了叛軍的反攻,但忽略了糧草問題。朝廷到了五月底,在規定的攻打豫州的期限結束後,將不會再調撥糧草,這才是朝廷對自己最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