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亂了十幾年,打了十幾年的仗,死了無數的人,所有人都在盼望著安寧,沒有人願意繼續打仗,所以大將軍此刻如果公然反對襄陽的議和條件,那就是和整個朝廷為敵,和整個大漢為敵,其結果可想而知。”李弘微微眯起雙眼,嘴角突然露出一絲笑意,
“說得好,說得好……我們立即返回長安。”傅幹臉顯喜色,
“大將軍決定了?”
“我為什麼要背上阻礙大漢中興的罪名?”李弘冷笑道,
“既然大家都希望我離開朝堂,那我就離開,遂了他們的心願。”傅幹目瞪口呆。
“急告張遼、蔣濟,讓他們蒐集證據,然後把證據交給袁耀大人,我不再插手此事了。”三月初八,大將軍李弘返回長安,支援長公主和朝廷的決定,強烈要求與襄陽議和,以便讓天下迅速穩定,重振大漢。
大將軍的意見震動了朝堂上下,幾乎所有的大臣都在大將軍興奮的歡呼聲裡聞到了一股血腥。
接下來大將軍的奏稟卻讓所有人陷入了極度的困惑。大將軍以今年的河西戰事事關西疆全域性為由,奏請天子和長公主,要求即刻奔赴河西戰場,率軍收復河西四郡。
朝堂上死一般的寂靜。長公主和大臣們望著神態堅決的李弘,茫然無措,不知道他到底要幹什麼。
“大將軍,和談之事遠比河西戰事重要,你應該留下……”丞相蔡邕看到長公主低著頭,一言不發,只好出言勸阻,但李弘拱手打斷了他的話。
“我留在長安,不利於和談,原因大家心裡都清楚。但有一點我可以鄭重發誓……”李弘高舉右手,大聲說道,
“我以先帝在天之靈發誓,我李弘遵從天子和朝堂的所有旨意,即使天子和朝廷要我的腦袋,我也雙手奉上,絕無二話。”李弘的聲音迴盪在大殿上,久久不散,深深震撼著殿堂內所有人的心。
大將軍這句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他要交出所有的兵權。長公主緩緩站了起來,剛想說話,李弘搶先再奏,
“殿下,臣此次北上河西,僅帶大將軍府一幫從事掾屬和一百親衛騎,南北兩軍依舊戌守京畿,塞外鐵騎也不必徵調。憑河西戰場上的兩萬鐵騎,臣完全可以收復河西四郡。請殿下靜候佳音。”長公主嬌軀微顫,臉上閃過一絲痛苦之色。
“和談成功,天下一統後,臣願意為大漢戍守河西,也願意為大漢戍守大漠。”李弘躬身高呼,
“臣願為社稷赴湯蹈火,雖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長公主心神震顫,淚水悄然湧出。
大臣們無不瞠目結舌。看樣子,大將軍這一走,就不回來了,這未免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散朝後,大將軍急速返回長安,沒有和任何大臣說一句話。大司馬徐榮、左車騎將軍鮮于輔、光祿勳張燕、衛尉呂布、大司農李瑋等人本打算追上問問,但大將軍早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三月初九,李弘不待長公主下旨,率眾離開長安,北上出蕭關,於北地郡等待糧草輜重,隨時準備西進武威。
朝堂上隨即陷入恐慌。長公主緊急召見丞相蔡邕等朝中重臣商議對策。
大將軍此刻突然要到河西戰場上去,顯然和朝廷接受襄陽的議和方案有關,但誰都猜不透李弘的心思。
不過,不管大將軍是否真心交出兵權,朝廷的當務之急是保證朝堂的穩定,軍隊的穩定,州郡的穩定。
待朝廷完全控制軍中將領和軍隊後,才能正式收回大將軍手裡的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