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不好說什麼,勉為其難地點頭答應了,
“那我們就一起上奏吧。”
“還有一件事。”李弘說道,
“丁立、許混、楊懿、朱魭四位大人被羈押後,兗州刺史部刺史和弘農、濟陰、甘陵三個郡國的太守、國相不能長時間空缺,以免引起州郡混亂。考慮到目前的特殊情況,我建議讓張遼將軍暫時兼領兗州刺史,讓張郃、高覽、徐晃三位將軍暫時兼領三郡國的太守、國村,你們覺得是否合適?”蔡邕、荀攸、劉和暗自吃驚,不約而同地望著李弘,心裡突然湧起一股非常憤懣的情緒。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恐怕發動凌厲一擊的李瑋也沒有想到會是這種結局吧?
暫領?什麼叫暫領?北疆武人一旦進入州郡督領政事,也就意味著他們將開始逐步控制朝政。
隨著收復的州郡越來越多,隨著天下逐漸平定,這些武人入朝為卿的步伐將不可遏止。
“這……不太合適吧?”蔡邕眉頭深皺,緩緩搖了搖頭,
“他們常年征戰,並不熟悉政務,如果……”
“現在最重要的是穩定。”李弘毫不客氣地打斷了蔡邕,
“朝堂上可以亂一亂,但州郡絕對不能亂。讓幾位將軍臨時督領州郡,正是為了確保地方上的穩定,這是目前唯一的也是最穩妥的辦法。”李弘的話讓三人震駭不已。
“朝堂上可以亂一亂”,這意思明白不過了。荀攸沒有絲毫的猶豫,馬上贊同。
劉和沒有說話,他現在懷疑這件事的幕後操縱者可能是李弘,而李瑋有可能上了李弘的當。
蔡邕凝神沉思,遲遲沒有發表意見。州郡大吏的任命是丞相的職權所在,沒有丞相的舉薦,李弘這話等於沒說。
而李弘現在提出來,卻沒有運用自己的特權,直接上奏長公主,顯然是不想和中書監發生衝突。
也就是說,自從去年北疆武人和士人分裂後,李弘對李瑋已不再信任,而李瑋也有意阻止北疆武人干涉朝政。
昨天發生的事可能已經激怒了李弘。把荀彧、辛評這些人一鍋端了,對穩定朝堂,對招撫叛逆,對朝廷的平叛策略都是一個嚴重打擊,北疆武人將要花更長的時間,更多的精力在戰場上,而李瑋則能有效重創朝堂上的對手,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勢。
李瑋鋒芒畢露。李弘也罷,朝堂上的其他勢力也罷,都被他逼得手忙腳亂,窮於招架。
現在京兆尹已經抓到了人,御史臺也把此案定性為謀大逆,而天子和長公主也知道了,這個案子鐵板釘釘,無論如何都要死人了。
為了控制局勢,為了把危害降到最低,為了擋住李瑋的
“進攻”,只有藉助李弘這張盾牌了。否則到了明年,朝堂上至少有一半都是陌生面孔。
那些該死的,不該死的,都到天上去了。
“好吧,就按你說的辦。”蔡邕揮手說道,
“我們聯名上奏,讓他們即刻上任,務必穩住州郡。”光祿大夫鍾繇聽完荀正的話,二話不說,急速驅車趕到大鴻臚府拜會袁耀。
袁耀思索良久,驅車趕往太傅府。楊彪是他的姑父,要想幫助穎、汝士人擺脫目前的困境,必須求助楊彪,和關、洛士人聯手。
鍾繇接著驅車趕往太常府拜會許劭。穎、汝士人本來就是利益相連的一體,此事若想取得轉機,首先就要把和李弘關係密切的許閥、袁閥牢牢拉住。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