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張燕、麴義也率軍趕到了漳水河南岸。雙方在龍湊擺下戰場,再決勝負。
冀州,安平國,信都城。六月中,徐榮的書信送到了冀州。關中諸事皆定,但隱憂甚多,能不能保持持續的穩定,目前無法估計。
皇甫嵩和朱儁雖然共掌國事,但兩人都沒有軍隊,真正把持權柄的是李傕等西涼諸將。
如果關中地區的門閥有意誅殺李傕等西涼諸將,關中戰禍還將延續。不過,李傕等西涼諸將非常聰明,他們在此關鍵時刻,把西涼韓遂、馬騰的勢力引進了關中。
有西涼大軍作為支援和威懾,關中暫時還是能穩定下來。但這種穩定不會長久,我們是不是利用關中下一次動盪的機會,適時救出天子,還請大將軍明示。
如果大將軍有意勤王,有意利用關中變幻莫測的形勢救出天子,我們目前就不能放棄關西,要重新調整關西策略。
徐榮隨即表述了繼續佔據關西的諸多理由。第一個理由很簡單。目前關中形勢多變,李傕等人無力顧及關西,更不要說東進攻打關東了。
考慮到關中和河東的安全,北疆軍還是以佔據關西掌握主動為好。第二個理由很複雜,徐榮做了一番解釋。
袁紹佔據洛陽後,選擇了最有利於迅速穩定關東的辦法,那就是和袁術握手言和。
我們先前的估計過於樂觀和自信,認為袁術在我們的幫助下可以完全控制豫州,和袁紹做長時間的抗衡。
但目前看來我們的判斷錯了,我們低估了袁紹的力量。袁術在袁譚和劉表的前後夾擊下,岌岌可危,根本無力顧及洛陽。
結果袁紹不費吹灰之力,非常輕鬆地拿下了關東。袁術之敗不是敗在他的能力上,也不是敗在他的武力上,而是敗在他對時機的把握上。
如果他當初能在孫堅殺死荊州刺史王睿後,迅速派兵南下佔據荊州全境,何至於有前日孫堅敗亡之災,今日被困穎川之危,明日敗走南陽之禍?
這話如今再提已經沒有什麼意義。袁術一步錯,步步錯,以致於滿盤皆輸,同時把我們弄得措手不及,非常被動。
袁紹穩定關東後,下一個目標很明顯就是趕走袁術。一山不容二虎,一個門閥也不可能有兩個家主。
袁紹不能殺了袁術留下手足相殘的罵名,他只能想辦法把袁術趕走,從而徹底控制荊、豫兩州。
有此兩州為根基,尤其是有了遍佈大漢著名門閥世家的南陽、穎川和汝南三郡,袁紹力量的突飛猛進恐怕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
昔年光武皇帝就是靠南陽、穎川等地的門閥富豪,靠河北富裕的冀州之地,中興了大漢。
今日袁紹不但擁有了南陽、穎川、汝南和關東門閥富豪的支援,還得到了荊州、豫州和關東三個富裕之地,可見當初許多士人說的不錯,中興大漢者,唯袁紹而已。
這話現在看來,的確有他的道理。反觀大將軍,中興大漢的根基就差了許多。
大將軍目前雖然擁有冀州富裕之地,但同時也有北疆貧瘠的巨大拖累。
幷州、幽州、大漠,這三地疆域遼闊,百姓貧苦,冀州的財賦有很大一部分將來都要填進這個無底洞。
過去大漢以一國之力維持邊疆,效果甚微,現在大將軍以一州之力維持邊疆的生存,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現在無論是天下的有識之士,還是天子和朝廷,都知道真正能中興大漢者,不是武力強悍的大將軍,而是袁紹。
由此將會引出諸多不利於大將軍的因素,但目前最不利於大持軍的就是天子拜封給大將軍的官職和授予大將軍督領六州四郡的職權。
大將軍尊奉天子,忠誠於大漢,天子拜大將軍為大司馬、大將軍,參隸尚書事。
大將軍位極人臣,負有拯救和穩定社稷之責,而大將軍首當其衝的對手就是拒絕尊奉天子的袁紹和追隨袁紹的州郡大吏。
本來大將軍還可以依據河北之地休養生息幾年,因為這天下目前還沒有多少人知道大將軍的抱負和志願,更多的人則認為大將軍有割據稱霸的意圖,並無圖謀天下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