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明朝末年,全國2000個王,上百萬人要國家撫養,那是完全不同。
以上種種,按照傳統的官員來看,社稷雖然有許多麻煩,但是還沒有枯竭之像,也難怪秦浩中不以為然
聞絃歌而知雅意,方信卻是一笑
在地球上,康熙年間,清朝收入是300兩,可是經過了洋務運動,清朝在19111年,財政收入億兩白銀,而開支只有2銀,年贏利1億兩白銀
要知道,銀圓雖然對外是相當於一兩銀子,但是實際上用銀只有八分,也就是說,營利起碼有1億千萬銀圓,可是就是這樣,清朝還是完了
這社會到了變革的時候,可不是單看財政收入來決定地,而要看社會力量的對比,因此他就說著:“秦先生說地不錯,果是老誠謀國,來人啊,賞先生一卷論語。”
秦浩中是一傳統士子出身,原本家裡有二百畝地,自幼聰慧,有神童之稱。
1考中秀才,15歲中舉,211歲考取了進士,被選為庶吉士。
以後任國子監司業、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又任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最後入閣,為內閣大學士(閣員的職稱),對於四書五經,自然是熟透了
皇帝突然其來,賞一本論語,又有何意?
當時不及思考,只得跪下謝恩:“謝皇上賞!”
方信又隨口說著:“那些舉子處置怎麼樣了?”
方信說的事,就是今年,孫寶雅率上千名上京趕考的舉人,聯名上書皇帝,提出了“論時政變法疏”,據方信的調查,這是有著時代背景地人
這些人已經或多或少,接受了一些穿越者潛移默化的進步思想
這和地球上當年康有為,又何其相似
不過,方信地決斷,也是雷霆,上書之後,方信立刻召見內閣,凡是上書的人,全部派員呵斥,若是再結黨,必削除當年會試的資格云云,並且要內閣作進一步的處置
這時,秦浩中回答的說著:“回皇上,孫寶雅串連結黨,妄議朝政,革其功名,其它為首的十六人,也同以此罪。”
“孫寶雅其罪不赦,以後永不錄用,其它十六人嘛,念其讀書不易,功不易,呵斥一下,六年不許再進考,也就是了。”方信平淡地說著。
如果把這核心全部貶下去,他們反而結了黨,但是隻問罪孫寶雅,其它十六人都免了,就可使這個核心夭折在萌芽中了
“是,這是皇上的仁德,他們必會銘記在心,以後就不敢如此大膽。”這是小事,秦浩中就隨口應著。
見皇上沒有什麼要說地,秦浩中取了這本薄薄的印刷品論語,大概只值半個銀圓,他懷著滿腹地問,說著:“老臣告退!”
秦浩中緩緩退出御書房,從那一刻起,他再也不敢把皇帝當小孩看了,皇帝賞下這本書,裡面肯定有皇帝要說的話,這就需要他仔細揣摩了。
方信目送秦浩中離去,看著他地身影,浮現出一絲笑意(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com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