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人道天堂> 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階之修在於人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階之修在於人皇 (2 / 3)

世人說道心,不過庸碌。

何為道心,是萬世之道為心,如此才能永恆,並且隨世而移,從這點上說,所謂道心為七情六慾所迷,不為究竟,不為其真——能亂者,非道心也!

“已經把資訊傳遞了過去,喚醒三世之法,我也略有心得,不過以前沒有作過,那就讓帝國方面自己來帶她回去,想必他們也有自己一套的方法。”騎著驢,走在街道上,方信思考著:“至於考不考秀才,這已經無所謂了,考取了,在這個世界上。更容易活動走走,接觸更高地人而已,考不取,這片蒼茫天地,還真能拘束於我不成?”

大夏之時,午後地陽光熾熱,街道人人避之。在屋簷下走,個個汗流浹背,而方信獨在太陽下行之,點點日光,在他眼中,卻似光子之海。落在身上,徐徐為之吸取,身上半點汗珠也沒有。

騎驢而行,對著那些新來的監督人員,他哪有不知道的道理,卻是望也不望。

汝等,吾知之,又何足論之!

就是這騎驢而行。方信思潮如湧。對人道進一步深入思考。

前世地球上的轉變姑且不論。

這個世界的主世界,實是走了藩國和殖民地的路子。*****

文明自唐而興,對外大舉擴張和殖民,道教和儒教地完善改革,使之凝聚力提高,大舉入侵亞洲甚至歐洲部分地結果,使傳統範圍之外,出現了大批漢族佔統治地位地漢化地區。

由於技術和交通的極限。帝國中央無法直接掌控那些遙遠萬里之外地漢化地區,不得不立貴族和藩國。

以此,奠定了萬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更是創造了強大地貴族和商人階級(遙遠地區不得不以商為路),等時機成熟時,氣運而出如星如斗的人才。君主立憲。民主思想,貴族議會。因此誕生。

這已經證明是有效的道路,但是在方信眼中,還是覺得有些遺憾——這實是半中半西的道路。

而現在這種世界,並無東南亞和歐洲可殖民,那自己,能不能鳳凰再生呢?

要怎樣才能讓漢家文明光耀千秋,要自己能再生並且進化。

地球上超前的一千年歷史知識,沒有任何答案。

這個主世界的文明,也只能說部分借鑑,相信就算有著無數穿越者,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那還是處於茫茫的黑暗之中,不知道路到底在何方。

“摸著石頭過河”也算是良策,卻是不得已而為之,非是上策。

地球上,有宋說經濟,有明說內閣,都是萬千有志之士,以及歷史背後偉大力量的推動,可是無一都失敗了。===

宋朝經濟世界第一,世界貿易也是第一,不比英國工業革命時遜色。

封建文明和儒家已經發展到了頂點,明朝時,更有著內閣政治。

當朱元璋朱棣等開國之君後(朱棣某種程度上也算),實際上當時士子階級已經有著共識了,早已成熟,他們不再需要英明地君主,只需要個性平淡地君主作為天命的代表。坦率地說,就是皇帝最好毫無主見,因此更足以代表天命。明朝歷史上,第九任弘治皇帝謙抑溫和,聽憑文臣們的擺佈,文臣就稱頌他為有道明君,名臣輩出,朝廷得以中興。

而第十二任皇帝隆慶帝也具備這種特點,因此明臣而出,人才濟濟,文有徐階、張居正、高拱、楊博,武有譚綸、戚繼光、李成梁。

這樣的一個皇帝,已經不是國事的處置者,而是處置國事的一個權威性的象徵。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文官,已經形成了一種強大地力量,強迫皇帝受制於廷臣。

以後萬曆皇帝,也是英明之君,也不得不心灰意懶,不上朝以表示長期怠工,進行著消極對抗。

這對君王個人來說,並不算是好事,但是對歷史來說,這離君主立憲,只有一步之遙了。

相反,崇禎皇帝事事親為,勤政不休,反而得罪了整個士林階級,再加上帝國經濟和財政的崩潰,使明朝得以滅亡——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這句話並沒有錯,只是世束移,發展到成熟階段計程車子階級,已經不需要皇帝親政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