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扛起了大旗。
而隨著老太爺年歲漸長,魏三娃酒坊,也再次改名,變成了魏太公酒坊。
說起青木醉,魏雲濤就止不住的自豪。
“想當初,這邊各村有各村的酒,羌族有羌族的酒,逢年過節辦喜事,認的都是外面的酒,西鳳啥的。”
“現在,不管大事小事,青木川周邊,喝酒只喝我們青木醉,包括羌族寨子裡也是。”
“雖然我們青木醉跟別的酒不一樣,但本地人就認這個酒,已經形成習俗,屬於本地文化的一部分。”
至於哪裡不一樣。
魏雲濤帶著羅少安進入了酒坊內部。
先去看了原料。
他家的青木醉是標準的糧食酒,主要材料是玉米。
而且玉米很有有講究,不能曬得太乾,也不能太溼,需要適度。
怎麼個適度法?
人家的秘密。
因此只能使用本地玉米,採收之後就交給酒坊來處理。
小白巖村,水田種稻子自己吃,旱田全種的玉米,專門供給酒坊。
玉米處理完之後,還要放進大水缸裡,加水浸泡。
還只能用院子裡那口井裡的水。
一邊泡,一邊將不飽滿的玉米粒挑走。
這兩項,就限制住了青木醉只能屬於本地酒,沒法擴大生產,走不出青木川。
玉米浸泡好之後,還要上鍋蒸。
魏雲濤帶著羅少安去到蒸房,滿目水汽,熱浪滾滾。
裡面熱的啊,得有四五十度,幾個小夥子在裡面忙活,有的壓槓子起蒸屜,有的拿大鏟子翻,有的在加水。
全身上下都汗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