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漢之魂> 第七百零九章:報仇雪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零九章:報仇雪恨 (2 / 2)

也難怪,“紅旗軍”其他將佐或許何如寵不熟悉,但是他親自帶領幾個家丁考察了“紅旗軍”在南直隸中都、河南的安民成果,跟谷如山這個年輕將軍長談多次有一定的瞭解。

何如寵親眼瞧見在谷如山帶領下,霍邱縣、潁州最少活民二十萬。

他認為大明就缺如谷如山這樣充滿朝氣,不貪腐、上馬能打仗、下馬能安民的將領,對於皇帝不給立下赫赫戰功的谷如山實授官職頗有微詞。

也是由於黃漢多次挑戰皇權獲得皇帝退讓,使得剛愎自用的崇禎略微懂得了“妥協是一種最高的政治智慧”,不是如同歷史上那麼倔強。

河南剿寇需要精兵猛將,“紅旗軍”那彪偏師無疑會成為主要力量,崇禎又是被逼得妥協,同意了內閣議定的封賞即刻下旨。

趙坤加左都督銜領援剿總兵官實授駐地荊州,顧準加都督同知銜領當上了副將駐地夔州,谷如山實授參將駐地潁州,裴元武也是實授參將駐地安慶,其餘將佐也都升官一兩級不等。

這樣的封賞意味著朝廷把“紅旗軍”已經造成事實的駐軍地正名,趙坤等等管理、考核轄區的衛所軍名正言順,也應該能夠得到朝廷下發的軍餉。

唐王在“黃河大捷”後立刻寫了奏疏保舉石崑山擔任南陽參將被皇帝留中,這一次也被翻出來重新議功,最後給了石崑山遊擊將軍實授,駐地南陽。

這有可能是崇禎良心發現,認為唐王一家子死絕了,只剩下他一個,唐王已經是三四十歲的人如今連子嗣都沒有,想來他連繼承人都沒有應該不會利令智昏到覬覦皇位。

為了給予唐王一些心裡安慰,崇禎同意他參與領兵為家人報仇的請求,給了他保舉的石崑山遊擊將軍實授。

唐王迫不及待要為家人報仇雪恨,趙坤、顧準等等將領也要火速趕回駐防地。

“紅旗軍”好不容易把根據地建設起來,眼看著不僅僅能夠做到糧食自給自足還能夠有餘糧出售,轄區的老百姓人心安定,要是被流寇禍害一次,損失不可限量。

唐王、“紅旗軍”、天雄軍合兵一處往河南開拔,行軍速度達到了一天一百里,走了七八天準備渡過黃河之時接到了皇帝的任命、封賞聖旨。

流寇禍害了藩王和幾位郡王的事實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大明王爺同仇敵愾。

彰德府的潞王派遣宦官帶領五百青壯年給唐王送來了八百石糧食和一萬兩“四方錢莊”的銀票。

為了彰顯胸中無私,潞王給唐王的信件沒有封口,內容很簡單,對唐王的遭遇很是同情,支援錢糧和五百人協助唐王尋流寇報仇雪恨。

五百青壯年一小部分是潞王府的衛隊,一大半是大前年“紅旗軍”訓練過的鄉勇,戰鬥力跟流寇相比應該不遜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