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漢之魂> 第七百零九章:報仇雪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零九章:報仇雪恨 (1 / 2)

朝廷群臣擔心流寇越過黃河再次禍害京畿之地,紛紛建議緊急調動劉之倫和方正化的人馬回防。

唐王和盧象升的人馬既然已經踏上了前往河南剿寇的征途,那麼就順水推舟讓盧象升統領剿寇人馬,委任唐王為監軍。

崇禎愕然!發現群臣的態度轉變得太快,去年還紛紛彈劾唐王違背祖制擅自募兵,今年居然沒有一人揪住此事大做文章。

人大多數是同情弱者,群臣也不例外!

人家唐王一家子都被張獻忠殺害了,如今孤身一人,哭著喊著要親自帶兵為一大家子報仇雪恨在情理之中,諸位大臣都上奏天子委任唐王作為監軍隨軍作戰。

這段時間輿情訩訩,獲知唐王、襄王的遭遇後各地藩王都坐不住了,太多藩王、郡王都得為自己和全家的安全考慮,不信任崇禎皇帝的呼聲越來越高。

崇禎殺大臣如殺雞,但是對待朱家的親戚還是不錯的,現在藩王、王爺情緒激動,如果此時派出緹騎緝拿唐王送交宗人府處置,恐怕會引得宗室眾叛親離。

權衡再三,崇禎不得不選擇了隱忍,捏著鼻子給予唐王監軍身份,下旨命令盧象升戴罪立功火速平定流寇救出襄王。

群臣都知道以盧象升加上唐王的人馬不足以打敗已經急速膨脹到幾十萬的流寇人馬,這時何如寵把劉之倫奏疏中為“黃河大捷”立下戰功的“紅旗軍”人馬請功的舊事重提。

劉之倫為人厚道,跟黃漢又有袍澤之情,沒有黑了趙坤、顧準等等將佐的功勞,要求朝廷給予封賞。

可是崇禎皇帝否決了,主要原因當然是這彪“紅旗軍”人馬染指內地,名不正言不順。

朝廷給予封賞就會變相承認了這彪軍隊的存在,以後就是朝廷在編軍隊,就得給軍餉、給駐地,因為內地駐防明軍跟“五年平遼”承包的遼餉挨不著。

故而“黃河大捷”後相關文官武將都得到了提拔,連倒戈的祖寬、祖克勇、徐昌勇等等都得到了實授官職,就落下了主動參與攻擊清軍的“紅旗軍”將士們。

這個結果不僅僅讓劉之倫、盧象升、方正化不好意思,連基層明軍都認為皇帝處理事情有失公允,紛紛為趙坤、顧準的麾下鳴不平。

“紅旗軍”早就不在意朝廷的態度,因為鎮撫官已經把軍功記錄在案,該給的封賞一樣都少不了。

被忽視的“紅旗軍”將士們絕大多數只認家主不認朝廷,依舊激情似火,在追擊建奴之時依舊積極主動,盧象升、唐王等等都感佩不已。

臘月低,追擊戰告一段落之時,“紅旗軍”陣斬清軍主將多積禮以下一千餘,獲得首功,劉之綸、盧象升、方正化、洪承疇聯合署名的捷報和報功文書送達京師。

十幾位重臣一致要求皇帝再也不能漠視內地那支“紅旗軍”,流寇才是大明心腹大患必須剿滅,能打的那支“紅旗軍”可堪大用。

心亂如麻的崇禎面對如此錯綜複雜的局面顯得力不從心,何如寵奏對聽在耳中只覺得不對味,這個老臣簡直是在質問他厚此薄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