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各方達成了一致,作為仲裁者的弗朗茨,提出了新的要求:“鐵路計劃就先這樣吧,不過這還是不夠。
這次經濟危機持續的時間,應該會比較長,想要擺脫危機,政府必須要在儘可能減少開支的情況下,製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減少開支和製造就業崗位都不難,要兩者兼顧就不容易了。
維也納政府的建設計劃,本質上還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經濟,投資的專案也必須要考慮收益性。
如果時間推遲到二十年後,弗朗茨大可以對馬路升級,建設高速公路。
現在不行,汽車剛剛誕生沒多久,人們主要的代步工具還是馬車。
水泥路上跑馬車?
想想都很帶感,問題是廢馬啊!這麼硬碰硬,馬蹄子可撐不了多久。
興修水利工程?
這玩意兒,早就在前幾次經濟危機中建設的差不多了。現在還沒開工的,那都是沒有經濟價值的。
不光是這些工程做完了,就連城市升級改造,也基本上完成了,至少三十年內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
奧地利的歐洲本土就這麼大點兒地方,基礎設施建設了這麼多年,實在是沒什麼好折騰的了。
非洲本土面積倒是夠大,可惜人口有限,沒有足夠的需要。政府投資也是要考慮經濟回報率的,不可能盲目建設。
這是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必然要面臨的問題,只是奧地利面對的早了一些。
首相費利克斯:“國內的基礎設施日漸趨於完善,靠政府投資基礎設施拉動經濟的日子,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都會放緩,預計下一個經濟高速增長期,應該是非洲本土化戰略完成後。
出於長遠發展的考慮,現在我們必須要儘可能多的上馬具備長久性、可持續性發展的專案。”
這是事實,目前奧地利國內的大專案,就是運河計劃和水電站計劃,都已經啟動了,自然不可能再來一次。
停頓了一下,費利克斯首相繼續說道:“最近幾年內燃機技術發展的很快,在很多領域都表現出了不俗的潛力,甚至有可能取代蒸汽機。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那麼石油將取代煤,成為最重要的工業原材料。
唯一的問題是石油產量能否滿足需求,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世界的原油產量都很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