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一世搖了搖頭:“這是最壞的打算,放棄波蘭地區容易,想要再拿回來就難了。
伊萬諾夫的用兵風格,你是親身領教過了,你覺得他又多大可能上當?
俄國人要是繼續穩紮穩打,我們是撐不了多久的,沒準都等不到沙皇政府錢包耗盡前,我們就先被耗死了。
況且,你真覺得俄奧會馬上翻臉?亞歷山大二世又不傻,再怎麼垂涎德意志地區的領土,也不會現在就表現出來。
如果換了我在亞歷山大二世的位置上,就將普屬德意志地區全部丟給奧地利抵債,換取維也納政府的全力支援。
維持好俄奧關係,戰後躲在奧地利的身後休養生息恢復實力,坐觀歐陸風雲,等待下一次歐洲變局出現。
離間俄奧關係不現實,不過爭取別的國家支援,倒是有幾分機會,至少可以讓英國人加大投入。
可惜丹麥倒向了俄國人,要不然租借皇家海軍,奇襲聖彼得堡也是一招妙棋。”
俄奧關係柏林政府是深入研究過的,最後得出了俄奧終究會翻臉的結論,只不過這個時間不是現在,而是未來歐陸霸權之爭的時候。
普俄戰爭都還沒有結束,沙皇政府就算是再頭鐵,也不可能馬上加入歐陸霸主之爭。
這意味著俄奧矛盾爆發,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短時間內,普波聯邦仍然會是俄國人打擊的第一目標。
實際上威廉一世還有一個沒有說出來的原因,那就是現在他不僅是普魯士王國,同樣也是波蘭王國的國王。
一旦放棄了波蘭地區,未來他再想要獲得波蘭民眾的認可就不可能了。
政治是殘酷的,如果沒有翻盤也就罷了,局勢不會更加糟糕;萬一普軍在戰場上翻了盤,收復了失地,他這個放棄波蘭地區的波蘭國王就做到頭了。
到時候重建普波聯邦,要緩和普波關係,他這個國王就必須要承擔責任。退位是最好的結局,搞不好還要被早逝。
在利益面前,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戰爭進行到現在,威廉一世對這個國家的掌控力度,實質上已經下降到了最低點。
在這種背景下,放棄華沙地區可以,但是這個命令不能由他來下,必須要找人背黑鍋。
現在還有比毛奇更適合的人選麼?
為了贏得戰爭,前線主帥下令放棄波蘭,邏輯上完全說得通。
至於毛奇,戰後要受到非議,甚至是聲名狼藉。威廉一世恐怕還巴不得讓他的名聲更臭一些,沒有哪個皇帝喜歡臣子功高震主。
如果不是暗示毛奇背黑鍋,威廉一世根本就不會說出模稜兩可的話,最後的那一句抱怨更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