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沒有,才格外珍貴,大家這麼重視,時常掛在嘴邊。
沒有違約不是因為大家有“契約精神”,主要是不值得違約。只要三國的共同利益大過矛盾,就不存在違約。
“英法奧三國盟約”已經續過一次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難再有第三次結盟。
不過這很難說,國際形勢千變萬化,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冒然撕毀盟約,肯定是不明智的,這會讓外交越來越窄。
弗朗茨點了點頭:“盟約還有半年時間到期,如果要續約的話,到時候重新修訂三國海軍比例。
擴充海軍是早晚的事情,不過沒必要這麼著急。讓海軍部先做好計劃,暫且放在後年的年度預算中。”
擴軍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擴充海軍,要綜合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
除非是軍備競賽時期,平常時期海軍擴軍,通常都要討論好幾年。不是政府效率,主要是等預算。
政府每年的財政預算都是提前確定下來的,突然說要擴軍,錢從哪兒來?又不是戰爭年代,當然要按規矩走了。
……
如果知道一次試探,就加速了奧地利擴軍,引發了後面的軍備競賽,估計倫敦政府說什麼也不會幹。
未來的事情還沒發生,本傑明首相暫時不需要操心,不過眼下的普俄戰爭就令他犯愁了。
“怎麼才能讓普波聯邦贏得這場戰爭”,這是一個大難題。陸戰不同於海戰,倫敦政府就算是想幫忙也插不上手。
英國陸軍的體量,還沒有普俄戰爭中一個月的傷亡大。
出兵那是萬萬不可能的,倫敦政府再一次發現:在沒有打手的情況下,干涉歐洲大陸太難了。
外交大臣愛德華:“首相閣下,普波聯邦現在不缺物資,也不缺軍隊,局勢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糟糕。
至少年內,普波聯邦不會戰敗。冬天馬上就要來了,後面的戰事必然會放緩。
這就是機會,策劃第二次反俄同盟已經勢在必行。奧地利在支援俄國人,僅憑普波聯邦的實力,很難贏得這場戰爭。”
本傑明疑惑不解的問:“外交部不是已經在做了麼?”
愛德華解釋道:“法國人在安南搞事情,遠東帝國南疆不穩,根本無力牽制俄國人。
奧斯曼帝國雖然有心向俄國人復仇,只是他們忌憚奧地利的反應,需要我們提供安全保護,這也需要法國參與。
外交部只是說動了中亞三國,不過他們的實力有限,見普波聯邦在戰場上處於劣勢,不敢這麼早下注。
我們已經試探過巴黎政府,想要說服他們非常困難,現在最好的辦法是在歐洲給普波聯邦找一個盟友。”
本傑明首相有些詫異的問:“你是說德意志聯邦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