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北方資本家們需要廉價工業原材料,利用提高關稅、鐵路運費等手段,讓美國棉花喪失了市場競爭力。
現在印度棉花產量還沒有提升上來,為了爭奪勞動力開挖蘇伊士運河,英國人在埃及推廣棉花種植也遭到了法奧兩國的阻擾。
這個時候美國聯盟國在棉花市場上的唯一競爭對手就是——西非。
國際市場上棉花供應量還沒有過剩,短期內這種競爭不明智,奧地利本身就能消化掉西非棉花的大部分產能。
可是未來印度棉花入場、埃及棉花入場,這種競爭就會變得白熱化。
在棉紡織業要和英國人競爭,棉花市場上又要和美國、埃及、印度競爭,這一系列的經濟問題,弗朗茨不得不提前考慮。
美泉宮
“今天的議題只有兩個,其一、怎麼樣才能夠保住我們棉紡織業產品,在歐洲大陸上的市場份額;其二、如何保障棉農們的利益?”
這個年代工商業製品較少,紡織業經濟佔據了主導地位。奧地利的核心產業不包括棉紡織業,可是因為美國內戰的緣故,棉紡業異軍突起了,這就不能夠放棄。
目前巴伐利亞、符騰堡、倫巴第、威尼西等地區,棉紡織業產業工人高達一百二十餘萬,產業鏈上的從業人員更是超過了二百五十萬。
這麼多人就指著紡織業吃飯,直接決定了維也納政府必須要保這個產業,這次英奧貿易爭端不可避免。
保障棉農的利益就更不用說了,目前殖民地的種植園主大部分都是貴族。
這是奧地利的國情決定的,普通民眾受限於經濟實力,就算是開闢種植園面積也不大;資本家們對種地無愛。
因為國內土地贖買的緣故,很多貴族丟掉了土地,獲得了一筆贖買金,這些錢顯然不能放著坐吃山空。
殖民地開闢過後,很多保守的貴族都將投資目標放在了種植園上。或許在後世種地利潤不高,可是在這個年代,投資種植園的回報率並不比別的產業低多少。
棉花種植園也是不例外,大量的貴族雲集,作為貴族利益集團代言人,弗朗茨自然要考慮他們的利益了。
這還關係到,大家對開闢殖民地的積極性。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統治階級肯定會拼命維護殖民體系,反之亦然。
經濟大臣安德魯回答道:“陛下,我們經濟部已經做好了應急預案。必要時刻我們可以動用政治手段,守住國內和俄羅斯的市場問題不大。
南義大利地區處於內戰中,本就不大的市場現在進一步縮水,不會是英國人反攻的重點。
剩下的就是中歐地區,包括德意志聯邦、普魯士、瑞士、荷蘭等地區,就是這次貿易戰的主戰場。
法國資本也有可能會加入,最近幾年法國經濟發展的也很不錯,在保障原材料供應的情況下,他們的棉紡產品也具有市場競爭力。
為了提高棉紡織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經濟部認為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給予這些一線生產企業退稅補貼。”
簡單、粗暴,卻非常的有效。大家的生產技術相差無幾,產品質量上也分不出來優劣,生產成本上還是沒有多少優勢,要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那就只能拼政策了。
歷史上英國人的棉紡業就是在各國的補貼下衝垮的。製造業拼的就是成本和質量,一旦喪失了技術上的優勢,競爭就變得殘酷了。
這方面弗朗茨也無能為力,打個時間差搶英國人一部分市場,現在競爭的時候到了,大家只能拼實力。
唯一的好處是英國人的棉紡業規模更大,一旦玩起了財政補貼,奧地利每出一百萬,英國人就要付出三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