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法國革命黨在革命失敗過後,也流亡美國政治避難。西班牙革命黨雖然還在和政府做鬥爭,可是也少不了來自美國的資金支援。
愛爾蘭獨立組織更不用說,愛爾蘭人都差點兒全部搬家過來了,獨立組織自然也跟著來了,算是這幾個組織中人數最多的。
國務卿薩法爾反對道:“總統閣下,這些組織實力有限,最多也就折騰一點兒小風波,很難起到多少作用。
而且,這麼幹恐怕後果會非常嚴重,搞不好會激怒各國,讓我們的局勢更加惡化。”
不是薩法爾看不起這些組織,實在是除了西班牙外,英法奧三國現在都很穩定,不具備爆發革命的條件。
猶豫了一下,林肯總統苦笑著說:“都到了這一步,無論我們幹不幹,他們都會站在我們的對立面。
當然,如果這次會戰我們輸了,沒準他們又變成了我們的盟友,誰知道呢?
把事情做隱晦一點兒,聯邦政府的人不要出面,找支援他們的金主出頭逼他們動手。
無論是發動起義,還是刺殺政要,又或者是組織遊行,只要分散一下各國的注意力就行了。
我記得義大利燒炭黨還曾經策劃過刺君案,企圖以此挑起法奧戰爭,我們也可以暗示各個組織效仿。”
底線神馬的本來就不存在,如果可以攪亂各國,減輕他們的壓力,林肯總統不介意幹得更出格一些。
國務卿薩法爾點了點頭,到了這一步確實只能冒險了。
反正最糟糕的情況也無非是美國分裂,在列強的干涉下目前美國統一的可能性已經非常低了,要是不冒險,根本就沒有沒有可能。
……
特拉華,一座豪宅內匈牙利獨立組織正在開會。說是開會,不如說是匈牙利獨立組織幕後的金主們,向他們問責。
美籍匈牙利資本家亞雷斯特質問道:“斯蒂芬,都這麼多年了,你們半點兒動靜都沒有。難道你們忘記了曾經的誓言——復興偉大的匈牙利麼?”
斯蒂芬正是匈牙利獨立戰爭失敗後的漏網之魚,因為當時出訪奧斯曼帝國尋求幫助,躲過了維也納政府的清算。
高層都掛掉了,他這樣的革命黨中層就成為了領導人。後面奧斯曼帝國慫了,不敢繼續支援他們,被迫流亡到了美國。
經過了歲月的薰陶,曾經的熱血青年斯蒂芬已經不復存在,現在作為匈牙利革命黨的首腦,他已經變成了一名政客。
斯蒂芬不慌不忙的解釋道:“亞雷斯特先生,匈牙利獨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
當年科蘇特先生,就是因為太急躁了,才會失敗的。
現在奧地利人的實力依舊強大,大革命過後匈牙利更是被一分為七,維也納政府利用了匈牙利國內的少數民族制衡,我們現在發動起義很難取得成功。”
亞雷斯特冷笑道:“我也知道科蘇特那個蠢貨為什麼失敗,可是你們退而求其次也不行麼?
就算是不能完全獨立,在新神聖羅馬帝國中取得一個邦國席位,這也做不到?實在是不行,取得行省地位也可以啊!
甚至你們都不需要武裝起義,只是發動民眾走上街頭遊行示威,一步一步來,維也納政府會讓步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匈牙利民族在美國的影響力幾乎為零,不能給他提供助力。作為一名成功的資本家,亞雷斯特的節操自然不高。
為了更好的發展,他選擇了和聯邦政府合作,充當操縱匈牙利獨立組織的黑手。
從他對科蘇特的評價就可以看出來,他對匈牙利獨立組織不存在任何尊重。完全是站在上位者的立場上,在發號施令。
至於匈牙利能不能獨立,這關他什麼事?從個人利益角度出發,亞雷斯特寧願匈牙利一直不能獨立,他才能夠繼續保住現在的獨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