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戰的當日,早有準備的奧地利,就出動了40萬大軍兵分三路,向巴伐利亞王國發起了進攻。
猝不及防的巴伐利亞政府,只能被動迎敵,結果自然是悲劇的。沒有進行任何準備,就遭到了奧地利軍隊的突然打擊。
接到前線的求援信,巴伐利亞政府就亂套了。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知道麻煩大了,奧地利的速度太快,戰鬥剛剛辦法邊界就失守了。
……
弗賴拉辛,當奧地利和巴伐利亞開戰的訊息傳來,這裡就人心惶惶,守備軍司令官安德里亞斯上校瞬間就感覺不好了。
看著手中的情報,他不知道這場戰爭該怎麼打。對面的奧地利軍隊有多少人他不清楚,反正最少也是好幾萬,而他手中僅僅只有兩個守備團。
三千多巴伐利亞士兵,要擋住數萬奧地利軍隊的進攻,那怕是戰神再生也頂不住。
可是沒得選擇,國內下的死命令,各地的守軍必須要死守。舉國動員也是需要時間的,為了爭取這個時間,前線的守軍自然就只能犧牲了。
這是慕尼黑官僚們的意思,也是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意思。慕尼黑距離奧地利太近了,如果沒有阻擋最多兩天,奧地利軍隊就可以兵臨城下。
衛兵通報道:“司令官閣下,馬庫斯先生拜訪。”
安德里亞斯微微一愣,這個時候沒有準備逃難的,多半就是一些極端民族主義中二少年,準備喜迎王師。
馬庫斯顯然不是這種人,作為巴伐利亞王國文化界的名流,他在弗賴拉辛有很高的聲望。
“請他進來。”安德里亞斯說道
不管怎麼說來者是客,況且雙方早就認識了,還有幾分交情在,雖然來的時候不對。
……
馬庫斯開門見山的說:“安德里亞斯,這次我是代表弗賴拉辛全城民眾來的。”
老實說,對當帶路黨這種事情,馬庫斯也是非常牴觸的,可是架不住給他做思想工作的人多。
除了奧地利人外,更多的還是他的親朋好友。弗賴拉辛地區的大部分社會名流,都不希望這場戰爭打起來。
戰爭神馬的最可怕了,每一次戰爭就是一次利益重新洗牌。對這些利益集團來說,奧地利能不能統一德意志地區尚且不知,反正弗賴拉辛是擋不住奧地利人的兵鋒。
戰火一旦燃了起來,他們這些地頭蛇就是最大受害者。
如果是外敵入侵,那麼沒得說大家也是愛國的,不戰而降的事情他們幹不出來。
顯然奧地利不是,打著國家統一的旗號,大部分都能夠接受,投降根本就沒有壓力。
甚至連投降都算不上,他們可以中立,沒錯就是中立。這是弗朗茨根據前世經驗發明的,鼓動巴伐利亞的地方政府、軍隊在戰爭中保持中立。
然後大家的裡子面子都被顧全了,無論最後奧地利能否統一德意志,巴伐利亞王國最終的結果如何,他們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