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和巴伐利亞開戰了,這個訊息一傳出來,整個歐洲大陸都被震撼了。
儘管大家知道,兩國關係已經破裂,可積累下來的矛盾也不足以爆發戰爭,那麼就只剩下了一種解釋——奧地利要武力統一德意志。
戰爭的藉口就可以看出來,很多人都自行腦補,認為是奧地利企圖重建神羅的戰略被巴伐利亞搞破產了,乾脆撕破了臉皮硬上了。
倫敦
接到巴伐利亞政府的求援,英國政府先是震驚,接著就是——必須干預,再接下來就是頭疼。
“奧地利試圖武力統一德意志地區,現在他們邁出了第一步,我們必須要制止他們的行為,歐洲大陸上的平衡不容打破!”首相喬治漢密爾頓戈登厲聲說道
外交大臣托馬斯分析道:“首相閣下,現在的情況很麻煩。不得不說奧地利選了一個好時候,俄國人牽制住了法國人和我們的主要精力。
就算是我們想要干預,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只能停留在口頭上。
奧地利現在敢對巴伐利亞動手,他們很有可能和俄國人達成了一致,靠外交壓力很難令他們放手。”
英法俄停戰?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但這是建立在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的情況下,現在僅僅只是進攻巴伐利亞,還不足以讓三方立即達成妥協。
內政大臣亨利·約翰·坦普爾提議道:“德意志邦國眾多,這些小邦國一旦聯合起來實力也不弱,再加上普魯士王國,這些力量一旦發動起來,奧地利也沒有能力短時間內消滅他們。
干涉德意志地區,也不一定非要我們出兵。只要把這些邦國聯合起來,拖住奧地利就行了。
等近東戰爭結束過後,再去調停也不晚。或許利用這個機會,將奧地利踢出德意志地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陸軍大臣斯坦利反對道:“難,光我們和法國、奧斯曼組成聯軍,發生的爛事就有一堆。
德意志地區這麼多邦國,相互之間又是矛盾重重,想要把他們聯合起來,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巴爾幹半島的戰爭就證明了,如果不能精誠合作,很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
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力太大,現在進攻巴伐利亞又是為了國家統一,這就獲得了德意志地區民族主義者的支援。
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德意志地區各邦國可以聯合起來,能夠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也要大大折扣。”
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只要是士兵們不想打仗,就不要指望他們在戰場上能夠爆發什麼戰鬥力。
首相喬治漢密爾頓戈登說道:“不管有沒有戰鬥力,先把他們組織起來再說,只要能夠拖住奧地利人就行了。
外交部儘快和歐洲各國溝通,想必大家都不希望看到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我們一起聯手干預,逼迫奧地利停止破壞歐洲穩定的戰爭。”
……
巴黎
對奧地利採取的軍事行動,拿破崙三世的反應更激烈,如果不是現在手中兵力不足,他馬上就要出兵干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