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較量,他們或許沒有多少怨言,可跟陰兵較量,別說這群新兵,就是老兵心裡也沒有半分的低。
而他們國君,明擺著就是想讓他們這群新兵送死?
一個人交三人口糧是一回事,被騙也是一會兒事,可被騙著去送死卻是另一回事。
於是,這群新兵直接倒戈,大多數都投降與褚國。
虧他們之前還不斷說服自己,一心向著自己君主,哪怕是被賦稅逼迫的他們窮困潦倒,又逼迫他們背井離鄉。
他們也從未像現在這樣怨懟自己國家的君主,直到這一刻戰爭來臨,他們才看清自己國的君主,到底是什麼樣的君。
這樣自私自利只為自己的君,他們寧願不要。
必須要推翻,聽說褚國現任國君雖然是幼子,卻也知道為國為民。
更何況,褚國的上任君主只是退位,其目的便是鍛鍊稚子為國為民之心,並非真的退位。
再加上有傅雲華,有招魂幡。
這麼讓人懼怕的人物與東西存在,三國中的三分之二兵馬全部投褚。
而褚雲直接下令,凡是投誠之兵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會按照殺人數封賞。
殺的人越多,你官職就會越高,甚至如果你能夠殺了主將,你就可以當一軍統領。
一軍統領雖然並非全軍主將,可對於這群投降之兵來說,也算是不小的官職了。
當然,這一切功勞還得記到盧傅軍的頭上。
三國計程車兵之所以來前投誠,還是因為盧傅軍。
盧傅軍原本聽說傅雲華殉情而死,在邊疆的他心裡惋惜又哀痛。
雖然接受國主調遣,攻打褚國,也是被迫無奈。
可真當他看到傅雲華就站在兩軍之中,手中揮動招魂幡時,他整顆碎了的心又活了。
她沒死,活的好好地。
當他又聽說,這一切都是三國搞出來的陰謀後,想也沒想就來投靠傅雲華。
他一來不要緊,看到傅雲華與褚雲直接封盧傅軍為褚國大將,那些本就對自己君主有敵意的小將們,也就有一學一,全部投誠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