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朝臣卻立刻附議褚太祥所說,認為他說的一點都沒錯,對於鄭太皇太后垂簾聽政,他們極力反駁。
甚至有人出言,讓她把權讓出來,全權交給現在的皇上,褚太祥。
但鄭氏卻鐵心不交權,任憑眾人如何說,權利依舊牢牢抓在手中。
還拿出傅雲華交給她的詔書,讓眾臣觀看,這是傅雲華跟褚雲要求,讓他們死心。
然而,等她拿出詔書時,眾臣除了看到空白的竹簡,根本沒有任何刻過字而留下的痕跡。
於是鄭太后想掌權一事,就這樣被眾臣以她內廷之婦不得干政緣由,直接扼殺搖籃中。
而鄭氏,拿著傅雲華給她的竹簡,在宮中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後氣的昏厥,卻根本不知道,這竹簡詔書上的字為什麼會憑空消失了。
邊疆戰事,一觸即發,褚國打算與三國一戰之事傳出去後。
三國君主可不認為這是從他口中說出的話,都認為是背後把權的鄭氏。
一介老婦,何懼之有?
於是三國好像商議好般,聯手大兵壓境,討伐褚國。
然而,大兵剛越境,原本在所有人認為殉情的皇后傅雲華,拿著招魂幡忽然出現在大眾視野。
而病逝薨了的先皇褚雲,竟也活的好好的,出現在眾人視線。
三國君主震驚同時,褚雲昭告天下,告訴萬民。
盧國、智國、堯國、不顧議和之約,還傳言他與愛妻死後,竟脅迫他兒子,攻打褚國。
所以,作為褚國之主,他必須做出反擊,召喚陰兵攻打三國,若三國將士有投降之人,他也絕不會傷及他們一絲一毫,同意他們投褚國。
其他三國眾人又是譁然,特別是剛被招兵的那些民眾。
雖然是新兵,又訓練了很短的時間。
當他們知道戰爭因何而起後,所有人都氣紅了眼。
感情之前傳出褚國之王病薨,皇后殉情之事,都是其他三國的國君搞出來的傳言?
其目的就是為了舉兵向褚國開戰?所以才徵兵,就是為了讓他們出戰?
而他們即將出戰的不是人,而是褚國的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