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第五百九十六章 磁石效應(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九十六章 磁石效應(一) (1 / 3)

崇禎十五年夏秋之交,久經戰亂的蜀地即將迎來一個平靜的豐收季節。m.

這種平靜,既不是瘋狂之後的平復,也不是過去時光的延續。那是一種壓抑中的激情,一種束縛下的活力,一種被厚實鐵殼包裹在中心正在猛烈膨脹的炸藥。

肆虐蜀地多年的土暴子突然消失了,毫無影蹤地消失在了茫茫巴山裡;高高在上的書生們也消失了,毫無聲息地隱藏在了茫茫的人海中。

所有人們過去熟悉的東西統統讓開了道,新的讓人瘋狂的東西佔據了所有的資訊視窗。眼耳口鼻,能看見的、能聽見的、能嚐到的、能聞到的,只有兩樣東西:

上面的,或稱官方的,是外層的鐵殼,是護國安民、天下太平,是對逆反分子和土豪劣紳的無情鎮壓,是蜀地官府機構的大調整、大融合。

下面的,或稱民間的,是鐵殼包裹下的炸藥,是漫天飛舞的銀鈔,是即將舉行的蜀考。

……

崇禎十五年夏天,剛剛剿滅巴山土暴子的蜀世子朱平槿,在軍隊、農民和部分新舊官僚宗室及新興工商業士紳的支援下,藉助剿匪之戰中積累的赫赫聲威,對蜀地上下來了一次毫不留情的乾坤滌盪。

那些籌劃政變的宗室親貴、反對新政的官吏書生、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被早有準備的專政鐵拳瞬間砸得粉碎。

轉眼數月過去,經歷大鎮反運動內外洗滌的蜀地已經與過往大有不同。一句話總結,叫做“風氣大變”。

整個社會感受最明顯的領域,當屬運動整治的重點之一:輿論界。

蜀地的輿論界,大致可以分為主流媒體或稱官方媒體、民間媒體以及無處不在的街談巷議。

目前蜀地的主流媒體主要由三份報紙構成。發行量排名第一的當然是資格最老的復興報,其次是剛剛創刊發行的小型時政期刊《大明正論》,再次則是工商界的喉舌《蜀都商報》。

非官方媒體,以民間各家書坊自行印製的大量出版物居多,包括時文、詩歌、、遊記、野史、言情、志怪、專論、揭帖、書畫等等,形式多樣,受眾廣泛,不一而論。

由於主流媒體數量少,控制嚴密。街談巷議,則有如朱平槿前世的網路評論一樣,形形色色五彩斑斕,既難管也堵不住,因此大鎮反運動中突出整頓了民間媒體。

整頓民間媒體的手法,用實際主導者朱平槿的說法,叫做“三個一”工程,即:

一根紅線,標明瞭有所為和有所不為。不聽招呼的,出頭就捱打;

一個方向,點明瞭統治者對輿論宣傳的幾個原則。喜歡唱反調的,揪住就掌嘴;

一條路徑,規劃了輿論產品面世的唯一渠道,即必須透過出版審查。報紙送清樣,書刊報樣書。內有不敬不法不宜的,統統刪除開天窗。

在抓人殺人的血腥高壓之下,歷來桀驁不馴的民間媒體立即老實了。即便街談巷議也不是防空洞、避彈所。管不住也得管,堵不住也要堵,因為這是政府的職責。

四川產茶嗜茶,成都有大小茶館三百五十餘家,遍及於城內大街小巷。

有茶館,便有茶館文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