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府,作為當今皇上的祖陵,在湖廣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資源黑洞。
當今皇帝將大明朝對官員的傳統績效考核方式發揚光大,逼得湖廣的主要官員不得不將政治中心和一省的主要軍事力量轉移到龍興之地承天府。
巡撫、巡按二臺以及湖廣總兵衙門均常駐於承天府治所鍾祥縣,湖廣首府武昌城反倒只剩了藩、臬、都三司而已。長此以往,湖廣巡撫在大明的官場中乾脆被稱之為“承天巡撫”,與偏沅巡撫、鄖陽巡撫合稱為湖廣一省的三大巡撫。
湖廣巡撫常駐承天,與巡撫配套的巡按衙門自然也在承天。當一件亙古未有的大案要案需要湖廣巡按李振聲親自審理查明之際,他竟然沒有審案的大堂。
李振聲本打算就地借用楚王府的鎮楚門,結果遭到了楚王府門監宦官的呵斥。於是,臉色白中泛青的李振聲在藩司參政兼武昌道王楊基、武昌推官傅上瑞的熱情邀請下,轉過三府角(注一),來到了楚王府以西不遠處的武昌道衙門,連夜開審。
燈籠星落,巨燭搖曳。
隨著李振聲一聲令下,一干當事人被傳喚上堂。只見這些當事人個個衣著華美,氣度不凡。原來,他們都是漢口商家的翹楚,湖廣百業的鉅子!
案情重大,但並不複雜。
五月中旬,一青年書生在數位督標軍將的陪同下,手持督師丁啟睿之親筆信函來到漢口八大商會,商請購買軍資糧秣。
該書生自雲姓王名陽祿,乃五省督師丁啟睿之幕友。
其人相貌堂堂,凜然一身正氣;談吐不凡,尤好刑名之學;吃穿用度,分明世家大族派頭。其于軍中一應供給庶務,無不了然於胸;於督師、平賊及諸軍將姓名、出身、愛好等趣聞逸事,更是娓娓道來。
有人代表督師大人來買東西,讓盼訂單如盼甘霖的漢口商會喜出望外。訂單丟擲,漢口商家更是欣喜若狂。
為什麼?因為書生的訂單總額並非漢口商會先前預料的十五萬兩,而是整整一百萬兩!
訂單所涉,遍及糧食、食鹽、棉花、布匹、麻繩、藥材、以及生鐵銅鉛錫諸物,幾乎囊括了漢口八大行商所營諸業。這麼大的採購體量,銀貨兩清,漢口倉儲定為之一空;貨出碼頭,長江行船必為之絕跡!
可是,漢口商家賺嗨了,那湖廣官府新近借的兩百萬銀鈔到哪裡血拼去?
湖廣官府沒地方去血拼,左良玉那廝便要帶著大群兵痞來找湖廣官府血拼,所以這難道不是大案要案?
汝等商海沉浮,平身識人無數。此人一番胡吹海侃,便能騙過汝等如炬之法眼?難道他的身世來歷,汝等未曾細細核過?李振聲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喝道:
內中有何情弊,還不從實招來!
大人啊,冤枉!八大商會的掌櫃們陣陣哀嚎:
此人自稱為重慶巴縣人,乃前大學士王應熊之族人,年前經重慶知府王行儉推薦給丁啟睿……
大人啊,王應熊曾為當朝首輔周延儒之附貳,王行儉亦為宜興一黨。他們薦此人為督師之幕友,吾等皆以為合情入理……
一則可為當朝監察丁啟睿、左平賊之戰況;二則可替當朝分潤若干……
再則此人說話,川音甚濃;此人飲食,無辣不歡。故而必是川人無疑。此人言談高雅,舉止斯文;平常姿色,皆不入其法眼……凡此種種,皆與督師書信所言一一對應,並無半點紕漏。小民等也是受了蟊賊矇蔽……
啪!案上的驚堂木又是一聲爆響。
常言道:美玉有瑕!難道此人行為舉止就沒有半點可疑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