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第五百八十二章 河淮驚變(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八十二章 河淮驚變(五) (1 / 3)

進入崇禎十五年六月,位於江淮腹心的廬州府以及滁州、和州兩個直隸州,獻賊與革左五營兩股流賊攻城略地帶來的亂局越發失控了。

東面,流賊攻破滁州所屬之全椒縣,距離南京長江對岸的江浦城(浦口)僅數十里。

西面,流賊攻破廬州府所屬之舒城、六安,背靠英霍山區,進退自如,並嚴重威脅安慶府的北大門桐城縣。

有訊息說,流賊已經攻佔巢湖以南的廬江縣,不僅搶奪了雙檣大船三百艘,而且還在招募船匠添造戰船,在巢湖中訓練水軍,聲言侵犯南京。還有訊息言之鑿鑿說,流賊正在大肆裹挾百姓從賊,已有老哨三十六營,小哨二十四營,合計兵力不下二十萬!

南京是大明朝的政治副中心,江南是大明朝的賦稅中心,是大明朝絕對不能失去的地方。

江淮局勢如此糜爛,江南的正人君子們當然不會閒著。南京御史們的奏疏雪片般遞往京師,彈劾應該為局勢負責的鳳陽總督高鬥光和安廬池太巡撫鄭二陽。

情知逃不掉綈騎鎖拿的鄭二陽在絕望之際下了個死命令,將安慶、太平、池州沿江三府所有的船隻全部下到長江。

幹嘛呢?

載滿流民送往上游的夷陵,把包袱甩給富甲天下的蜀王府!

鄭二陽在行文中解釋:無船,則流賊無以過江,江南可保無虞;無民,則流賊無以擴軍,江北尚可收拾!因此,凡是隱匿船隻挾持流民的人,均按通賊資賊之罪嚴治之!

當然,檔案的精神與領導的真實意圖難免總有差距。一月之後,當揣著逮拿聖旨的綈騎到達安慶卻遍地尋不著鄭巡撫時,這份措辭決絕的行文才讓先前高聲叫好的巡撫僚屬們覺著有些不對勁。

鄭二陽離奇失蹤,生死不知。上陣拼命的責任自然落到了鳳陽總督高鬥光身上。

可這位高總督是位老文人,吟詩作文搞教育做思想工作很在行,但領兵上陣沒膽子。或許他認為,引罪待逮較之上陣拼命的生存機率更大。於是高鬥光乾脆避關總督衙門,每日以詩詞歌舞自娛,盡情地享受最後的人生。

於是乎,上陣廝殺的苦差事又落在了文臣口中的閹奴,中都留守大太監盧九德的頭上。

沙場老將盧九德也不含糊。他檄傳右都督、鳳泗總兵牟文綬(注一)和京營總兵黃得功(注二)一起出兵,準備收復廬州。

出生於施州衛世家的牟文綬按照慣例派出了徐州副將,人稱“花馬劉”的猛將劉良佐率兵出擊,他自己親率牟氏子弟防守鳳陽陵寢,並確保漕運暢通。

受盧九德直轄的京營總兵黃得功沒有牟文綬那般冠冕堂皇的藉口,上陣砍腦袋的好事也捨不得推脫。於是乎,前黃後劉兩支大軍在盧九德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向廬州城開去。

大戰一觸即發,勝負尚在未定之天。

不過,大多數人都看好黃得功和劉良佐。畢竟,他倆這對官軍好搭檔幾乎就是獻賊與革左那對賊子搭檔的剋星,兩軍交鋒從無敗績!

世人如此做想,他們便不會逃離家園,把畢生積蓄存入匯通錢莊,並給蜀王府以渾水摸魚火中取栗的機會;劉紅婷也如此判斷,所以她要暗中使壞,讓盧九德的老巢鳳陽不安生,讓黃得功與劉良佐無法施展全力於獻賊革左。

給朝廷使壞,蜀王府當然不便跳上前臺。劉紅婷需要一個能代替蜀王府大打出手的代理人,龍啟勝千辛

萬苦救下來的溫、莫、楊、馬四營人馬,外加一個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的劉超,正好是她心目中上佳的人選。

然而,再好的計劃也需要一個啟動的條件,劉紅婷的計劃也是如此。這個計劃,與銀票無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