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第五百七十九章 河淮驚變(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七十九章 河淮驚變(二) (1 / 4)

崇禎十五年六月五日,後世稱為“朱仙鎮之戰”的援汴之役徹底落下帷幕。

楊德政的冒死兵諫和左良玉的率先撤退,成為官軍臨陣潰逃的直接原因。

賊軍緊跟著官軍潰逃的腳步,銜尾追殺四百餘里。

官軍方面的幾位大將,平賊將軍左良玉先逃進了信陽,隨後又放棄信陽,逃往老巢襄陽;

總兵楊德政率殘兵隨左良玉逃往襄陽。滿以為傍上大腿的他一進城卻被左良玉下令捉拿,檻送汝寧府交丁啟睿和楊文嶽處分;

總兵虎大威率軍護衛督師丁啟睿和保督楊文嶽逃進汝寧,轉身便與小股追兵激戰,砍了百十個人頭,就此穩定了汝寧外圍的戰線。

總兵方國安脫離戰場後,在全城被屠的陳州(注一)附近休整了數天,然後有條不紊地經湖廣的麻城退往老巢德安府。他一邊收集戰場和官場兩個方面的訊息,一邊派出遊騎收攏潰逃下來的散兵遊勇。此番大戰之後,方國安部的軍隊人數非但未曾減少,反而增加了一兩萬。

賊軍方面的兩家大盤子,闖、曹二賊俘虜了大約兩萬官軍,繳獲了騾馬五千餘以及堆積如山的刀槍甲冑火銃火炮車輛糧秣。

流賊招安了便是官軍,官軍投降了便是流賊。

這兩萬名受過職業訓練的俘虜,絕大部分會充實到流賊的營伍中去,成為賊軍中披堅持銳的精銳。

堆積如山的軍資既不會招安也不會投降,誰佔有誰就是它們的主人。它們的到來,會使新的主人摒棄“流賊”的陋習,以最堅定的決心來圍困開封城,以最古老的困餓之法將這座中原大城完整地收入囊中。

到了這個時候,即便沒有任何戰爭經驗的普通百姓都可以一眼看透河南戰場的局勢。

黃河以南的四郡一州各縣,朝廷幾乎損失殆盡。開封、洛陽、南陽、歸德、汝寧,這五座千古傳名的大城,只剩下缺糧少兵的死城開封和四面受敵的孤城汝寧還在苦苦支撐。失陷於賊手,不過是早晚之事。

“失中原則失天下”這個不詳的預兆,已經明明白白擺在了世人面前。

中原既失,那麼下一個地方在哪兒?

是湖北、陝西還是黃淮?無論是朝廷的當權諸公或者普通計程車子百姓都在猜測。

不過在當時並沒有多少人注意到,大明朝在豫南和淮北突然冒出來一個軍事存在。

這個軍事存在一面大肆收編援汴潰軍,一面與當地的百姓流民和團練武裝結合。他們的人數規模迅速壯大,旬月之間,便有了兩三萬人。

他們夾在敵我友三方的包圍中,未來處境愈加兇險。但是他們還沉浸在開封城下脫險的喜悅中,絲毫沒有發現一個巨大的陰謀正在襲來。

……

劉超的團練兵是他自己招募的,但是招募團丁的銀子和糧食卻是永城士紳們忍痛籌集的。

這一點劉超忘記了,永城士紳們卻不會忘記。

劉超一心想當朝廷的總兵,但永城士紳們的想法,那就是你去當總兵可以,但是要把我們的團練留下。若是當了總兵還想把團練帶走,那對不起,我們有的是法子收拾你!

不過,劉超可是老行伍,帶兵打仗都很有一套。他招募和訓練出來的兵,可不是別人能輕易帶走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