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隱於朝(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隱於朝(十) (1 / 3)

崇禎十五年五月二十三日黎明,一支數千人的隊伍偃旗息鼓,沿著渦河大堤向東南方向絕塵而去。

另一支數萬人的大隊伍卻不知道什麼原因,停頓於渦河以西約二十里的地方。在得知朱仙鎮的官軍主力南潰之後,這支部隊似乎找到了方向。他們徑直轉向南去,向著扶溝、陳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項城方向前進。

而在更早些的時候,在朱仙鎮外圍的官軍主力毫無徵兆地開始了總退卻。

只見無數的官軍像突然傳染了失心瘋一般,鼓譟著放棄了陣地,沿著朱仙鎮經尉氏到郾城的大道一路向南狂奔。

士卒們脫掉了礙事的甲衣,扔掉了沉重的盾車,搶走了所有能代步的騾馬。他們沒有組織、沒有指揮、沒有旗號,一支軍隊所應具備的所有紀律都沒有。他們有的,只是不顧一切逃出生天的慾望。

常聞:兵敗如山倒。

十數萬人一齊逃命,那條年久失修且並不寬闊的道路如何能容納?

好在豫中平原一望無垠,兩條腿行走也並不依賴道路。

當官道人滿為患之時,潰兵們迅速向官道兩旁的荒野轉移,轉眼間便形成了一道數里寬的潮頭。

這潮頭洶湧向前,吞噬了面前所有的一切。任何試圖阻擋潮頭前進的人,都逃不脫被踐踏、被踩扁的悲慘結局。

軍官們所能控制的,頂多就是他私人豢養的那小群家丁親將。

將主平素透過家丁親將來控制軍隊的做法,在這個危機的時刻完全失靈了。

這些家丁親將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便是裹挾著他們的將主一起逃跑。而將主也在親兵的鼓譟下,半推半就地被擁上了戰馬,向著遠方奔去。因為將主們知道,只要手下的家丁親將還在,重建軍隊保住富貴無非還是糧餉不足的老問題。畢竟糧餉難得,而當兵吃糧的人在亂世裡多得很!

小兵小將們跑了,那麼他們的統帥們呢?

……

太子太保、左都督、掛平賊將軍印的總兵官左良玉,親領他的前營精銳,以整齊有序的行軍佇列,走在了整個潰逃隊伍的最前方。

因為在出發前盡力收集了各營馬騾,加之準備充分、組織有力,並且有左良玉的親自坐鎮,所以七千步騎兵迅速拉開了與身後潰軍的距離。

黎明時分,這七千步騎兵已經透過尉氏縣城,距離朱仙鎮約八十里。

前方不遠處,便是進軍時曾經徒涉過的一條幹河溝——賈魯河的支流洧水。只要透過洧水,那麼他們便可以按照計劃在鄢陵城進行短暫的修整和補充,進而依託鄢陵城接應潰退的主力,對試圖截擊主力的流賊進行機動打擊。

然而,就在左良玉沾沾自喜的時候,前方探馬突然點響了號炮。

很快有人來報:流賊依託洧水的河床構築了工事,正在以逸待勞,等著大名鼎鼎的左平賊自己送上門去(注一)!

闖賊是在圍城打援!

憑藉多年征戰沙場的經驗,左良玉迅速做出了第一個正確的判斷。

流賊明圍開封,暗圖援軍。援軍一滅,開封城必然陷落。

趁著朱仙鎮兩軍對壘,流賊發揚人數優勢,從北經西向南用壕溝畫了一個百里之長的弧線。這個弧線北起朱仙鎮,擋住官軍北進開封之路;南至洧水,隔斷了官軍與後方基地郾城、汝寧、甚至是襄陽、德安的聯絡。

斷絕糧道與餉道的官軍由此只剩下了三條路,要麼向流賊防線拼死進攻,打通與開封之間的聯絡,並經過黃河以北進行補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