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隱於朝(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隱於朝(九) (1 / 3)

崇禎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深夜,聚集在開封城南朱仙鎮的幾路官軍迫不及待地開始了行動。

四川援剿總兵溫如珍以莫崇文部為前鋒,楊國棟部為後衛,自率本部為中軍,從朱仙鎮以南的寨樓地區出發,向西潛行。

寨樓距離閻李寨至少六十里,路途中還需要涉水渡過渦河,因此報上去的計劃是晝伏夜行。二十二日晚上行軍,二十三日白天隱蔽待機,二十三日晚渡河,二十四日凌晨正式發起進攻。

分巡汝南道僉事王世琮作為領兵文臣和丁啟睿、楊文嶽派出的監軍,隨同武人溫如珍一齊行動。

左軍外營副將馬進忠率本部兵馬從更南的歇馬營地區出發,向西北潛行。與溫部匯合後,跟在楊國棟部之後行軍,同受王世琮和溫如珍的指揮。

湖廣援剿總兵方國安因為部下眾多,且部分軍隊還在對峙的壕溝防線上,所以傍晚軍議結束,他便匆匆而去收攏部隊。即便如此,估計他與馬進忠部也會相隔半天的路程。

至於左都督、掛平賊將軍印總兵左良玉,他的任務是統帥本部兵馬協同保定軍三總兵,大張旗號,吸引闖賊注意。同時派出探馬,與出擊各部保持聯絡。待到闖賊老營火起,便統領剩餘兵馬全面出擊,與賊寇決戰,解開封之圍。

……

與闖賊決戰,可不像拾根一根燈草那般輕巧。

軍議結束,眾將回營,有秣兵利馬的,也有垂頭喪氣的。更多的人,派出各種各樣的探子前往左帥營中打探訊息。可是回來的人紛紛稟報:左帥將自己關在帥帳中,什麼人都不見。

左帥不見客,但並非意味著沒有任何收穫。

很快,一個無法證實的聳人聽聞的陰謀論經過這些探子之口,傳遍了官軍各營:

今日軍議中以數營死士夜襲闖賊老營閻李寨的方案是本是丁啟睿的籌劃,目的自然是討好皇帝為他加官進爵飛黃騰達。

楊文嶽的副手分巡汝南道四川達州人王世琮為了攀上丁啟睿這根高枝,於前日午間秘密拜見丁啟睿,將四川南充人楊文嶽與蜀藩世子朱平槿勾結謀反的鐵證獻給了丁啟睿。

丁啟睿藉此要挾楊文嶽,楊文嶽為了保住腦袋,被迫做出妥協,將楊德政所部出賣給丁啟睿。

但楊部數量太少,戰鬥力也太差,丁啟睿並不滿意。而楊文嶽又不願犧牲他保定軍的主力虎大威部。

所以楊文嶽在丁啟睿的步步緊逼下,不得不利用他與蜀世子朱平槿的勾結來威嚇三個四川出來的小營頭:若他們不願出戰,三營將士的家眷就會吃點苦頭。

據可靠訊息道,川軍主力莫崇文的續絃李氏和獨子莫雲弟,以及賈營大部分將士的家眷都在夷陵,已經完全被出川的蜀軍所控制。至於播州人溫如珍和成都人楊國棟,他們的家眷和族人更是早早便陷入了四川那個大泥潭。

因此,三營將士只好被迫出戰,接受了那個有去無回的送命差事。

至於馬進忠那個忘恩負義的反骨仔,轉而投靠丁啟睿和楊文嶽,自然是因為丁啟睿和楊文嶽給了他一根嚼不爛吞不下的爛骨頭。左帥早就疑心馬進忠,是故先前便安排楚軍副帥方國安在軍議中請纓監陣。若馬進忠臨陣退縮,那方總兵正好以軍法堂而皇之制裁他……

謠言之所以成為謠言,並非謠言中的內容一定是假的,而是謠言中涉及所有當事方都會堅決地予以否認。

但俗話道:無風不起浪。

既然謠言出來了,那麼謠言出來的時機和內容就非常值得深思。

左軍中許多將領當了若干年的流賊,對“大楚興、陳勝王”那一套熟之又熟。他們最擔心的不是謠言,而是是左帥強令他們上陣與闖賊生死相搏,把自己建功立業掙錢餬口的這點本錢全部輸進去。

他們聽到謠言,立即把悠著的心

放進了肚中,開始坐等左帥的進一步命令下來。有些個沉不住氣的將領,已經密令自己的手下打包。那樣,即便被該死的丁啟睿和楊文嶽逼上了戰場,也好隨時腳底抹油,溜之大吉。

然而,戰場上的事情是容不得四平八穩的。

大多數左軍將領們尚在翹首以盼等候大帥命令,事情便起了重大變化。

黎明前後,正是人睡意最濃之時。

崇禎十五年二十三日黎明之前,許多人還在荒野中酣睡正香之時,一個爆炸性的訊息經過某個渠道秘密傳遞到那些左軍的外圍營頭中,宛如驚天霹靂,把他們殘存的那點睡意一掃而光——保定軍大將楊德政對丁啟睿和楊文嶽的瞎指揮十分不滿,於是脅迫平賊將軍左良玉採取斷然措施,立即撤兵,整軍再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