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不是一人,而是一群人,一群風流倜儻的男人。
他們一個個手持摺扇,沿著石亭中狹窄的樓梯爬上來,領頭的人年歲最大,後面的人越來越小,個個衣衫華貴(注一),彬彬有禮。看來,這也是群藉著看風景逃避繁華喧鬧的書生。
“衡陽生員王介之!”領頭的生員率先向羅景雲深躬楫手,“此來武昌是為秋闈!”
王介之估摸有三十來歲,臉型清瘦方正,眼睛炯炯有神。看著亭中幾人跨刀佩劍帶著兵器,他明顯吃了一驚。正待發問,他的同行已經在他左右依次展開,輪流躬身自報家門:
“長沙生員郭風蹮(XIAN),出自嶽麓書院,此來秋闈!”
“衡陽生員管嗣裘,出自嶽麓書院,此來秋闈!”
“衡陽生員王夫之,出自嶽麓書院,此來秋闈!”
“長沙生員文之勇,出自嶽麓書院,此來秋闈!”
“衡陽學子夏汝弼,出自衡陽府學。慚愧,此來隨王兄省試!”
“衡陽學子管嗣箕,出自衡陽府學,此來省試!”
“衡陽學子王參之,出自衡陽府學,此來省試!”
一群圍著草廬竹林打打鬧鬧追逐嬉笑的同學影像浮現在羅景雲的腦海中。這幫人卻明顯不同,個個知書達理,人人書卷氣息。只聽姓名、籍貫和所出學校,便知他們出身縉紳,帶著功名,不是親兄弟便是同鄉同學和好友。
羅景雲知道,湖廣與江南一般,讀書人喜歡結社,既為著切磋時藝增進水平,也為著遠行在外互相幫襯。難不成自己一行人,正好撞上了某某社團的活動;抑或是某某社團的活動,主動盯上了自己?
就在這一愣神的功夫,眾人已經自我介紹完畢,羅景雲連忙收回心神,依樣躬身作答:
“成都學子羅景雲,公幹偶過武昌。佳節出遊,正好領略這大好的湖山風光!”
“羅景雲?”領頭的中年人王介之明顯一怔,其餘人則面面相覷。
“莫不是蜀中大將羅景雲?”書生行列中那名叫王夫之的年輕人率先想出了答案,臉上頓時綻出了喜色,“大兄,瞧他們人人箭袖戎裝!此必投閉從戎大破賊寇於長平山的英雄羅景雲!”
“原來是護國軍大將!今日得見,三生有幸!”王介之恭敬地再拜而起。他不像弟弟那樣喜形於色,但雙眼依舊遮不住一份赤裸裸的驚喜。
這些人既無敵意,也非故意。
羅景雲看著這兩兄弟,一份警惕的心思悄悄放回肚中。不過,這王夫之怎麼聽得耳熟,難道……對了,世子有封密信裡專門提到了這位王夫之,說他是大明才子,湖廣衡陽人氏。若是見到,定要想方設法招攬延用。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羅景雲頓時大喜。
只是轉眼間他便犯了愁:此人要如何招攬延用?秋闈迫在眉睫,人家如何肯放棄科考登第的錦繡前程?
就在羅景雲琢磨法子的時候,書生們又來了一次整齊的輪流躬身。行列此起彼伏,宛如波濤捲過。
“原來是羅姑娘幼弟,蜀藩國舅是也!幸會幸會!”郭鳳蹮再拜。
“投筆從戎,效命疆場,今之班定遠是也!幸會幸會!”管嗣裘再拜。
“文能安邦,武能殺敵,真乃文武雙全是也!幸會幸會!”文之勇再拜。
“領兵殺賊,匡扶社稷,真乃羨殺吾等是也!幸會幸會!”夏汝弼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