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陽光和煦而燦爛,謹德殿前的平臺上已經擺開了粽子宴。
世子難得在家裡過節,典膳所送來的午餐非常豐盛。
有豆沙、棗泥、栗子、果脯、鮮肉、臘肉、鹹蛋黃、蓮子百合共計八種口味的米粽,合稱八珍粽。
有椒麻鱔段、豆瓣鰱魚、水煮血旺等各類川式菜餚;有綠豆糕,有荷葉粥等各式點心小吃;有麻黃酒,葡萄酒等各種水酒,還有朱平槿特意吩咐製作的茶葉滷蛋,最後還上了朱平槿老婆去年夏天發明的水果刨冰。
眾臣們跟著朱平槿征戰川北半年多,雖說不是風餐露宿,比普通士卒吃得好多了,但也是因陋就簡,一頓簡單的工作餐便打發了,哪裡有這等豪華的宴席享用?況且這桌宴席還是被公認為味甲蜀地的王府大宴!
“君有賜,不敢辭。”
世子賞賜的大餐,大家不僅可以合法合理地吃,而且還要吃出水平,吃出風格,吃得上位者高興。
朱平槿率先動手,眾臣便一言不發,大快朵頤,眼神和表情來往傳遞,表達著對某樣菜餚的肯定與否定。
宋振宗自然更喜歡油漉漉的臘肉粽,可是肉粽藏身於大盆粽子之中,分不清誰是誰。他一連剝開了三個粽子,卻都不是肉粽,氣得用筷尖猛戳。
宋振宗身旁的鄒國平知道老搭檔的底細,連忙為他夾來一個,並用筷頭點點示意。原來肉粽與素粽的區分要看繩子,肉粽用草繩捆就,素粽卻用棉線。
吳繼善與顧絳挨邊。吳繼善殷勤地為顧絳佈菜,顧絳卻張口結舌、揮汗如雨。
原來吳繼善為崑山人顧絳布的菜,全是四川最具本地特色的味型——麻辣。
孫洪與吳泰同座,卻都是一聲不吭,自管往自己的碗裡嘴裡送菜,看來甚合口味。
王省吾、舒國明與洪其仁都是大戶人家出身,區別在一位是僕僮,一位是窮秀才,還有一位是小少爺。三人邊吃邊聊,竊竊私語,不知說的什麼。
動作偏慢的,卻是朱平槿下首的鄭安民。只見他先將桌上菜餚一一品嚐殆盡,這才慢條斯理用剪刀和筷子開剝粽子,手上不沾半點油腥。
只是曹三保雖位列軍機,卻是朱平槿府中奴才,按規矩上不得座的。只好侍候一旁,給主子幫忙剝粽子。
做了好事,就應該讓大家都知道,這便是朱平槿行事的風格。
他看見眾臣吃得高興,便主動打破了“食不言”的禁忌,指著那一盤醬色的雞蛋道:
“顧先生本南直人。本世子恐顧先生不習川味,便讓典膳所專門為顧先生準備了五香茶葉蛋。只是倉促間沒有紅茶,便用綠茶代替了!”
中華乃禮儀之邦。所謂禮儀,便是社會的規矩,所以中國是一個特別講規矩的國度。
主人為客人精心準備菜餚,這說明了主人對客人的看重。客人無論如何都應該向主人道個謝,方才不會失禮。況且此間的主人並非普通人,而是一藩國主。主客之間,即便尚無君臣之名,亦有尊卑之別。
朱平槿一言既出,眾臣的眼神自然掃到了今天的特殊來客顧絳身上。
只是顧絳的表現不出於朱平槿的意料之外。
他面對眾人的目光,只是用含著烏黑蛋黃的嘴嘿嘿一笑,用辣得冒鼻泡的孔洞吸吸兩聲,然後用兩隻抓過茶葉蛋的髒手向朱平槿和大家示意:
好吃!過癮!
這是個不諳世事的狂生!
大家立即下了結論。無論世子如何看重他,自己最好不要與之共事,否則後果難料……